2019年高考語文 高頻考點與仿真測試 專題04 論述類文本閱讀 分析文章結構歸納內容要點概括中心意思(含解析).doc
《2019年高考語文 高頻考點與仿真測試 專題04 論述類文本閱讀 分析文章結構歸納內容要點概括中心意思(含解析).doc》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2019年高考語文 高頻考點與仿真測試 專題04 論述類文本閱讀 分析文章結構歸納內容要點概括中心意思(含解析).doc(14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wǎng)上搜索。
專題04 論述類文本閱讀分析文章結構歸納內容要點概括中心意思 【考點精講】 “分析文章結構,歸納內容要點,概括中心意思”這一考點是高考論述類文章閱讀必考考點,一般為單獨命題,個別省市將這一考點與理解概念、分析作者觀點態(tài)度等考點結合起來考查,題型以客觀選擇題為主,個別省市有主觀題形式。試題內容一般要求考生能夠從整體上把握文意,對具體的內容加以概括,對復雜的內容加以整理。2018年高考仍會沿襲上述命題特點。 葉圣陶先生曾說過:“思想是有一條路的,一句一句、一段一段都有路的,好文章的作者是決不亂走的?!苯Y構就是這種思路的具體展現(xiàn)。我們閱讀時只有把握住文章的結構,理清文章的層次,包括段與段之間的以及一段內容的層次,才有可能真正理解文章。 一、分析文章結構 “分析文章結構”主要考查考生對文章結構、思路的理解和把握。命題的一般規(guī)律是:(1)對“分析文章結構”的考查多與理解語句含意結合起來,從分析、理解語句的含意、作用中考查文章的結構特點;(2)對“把握文章思路”的考查多與“篩選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相結合。 1.辨明文體,選準角度。議論文體,可從總體上根據(jù)引論、本論、結論來劃分,理清行文思路,并分析其內在邏輯關系、材料性質、論證方法,進一步按常見的論證結構——并列、對照、總分、層進——作切分;說明文體,可緊扣說明對象,根據(jù)其特定的說明順序,或按時間、空間,或按事物自身的構成,或按事物發(fā)展,或按事理邏輯來劃分。 2.辨明重要文句。如領起句、總結句、過渡句、前呼后應句(包括文中反復出現(xiàn)的文句)。 3.審辨標志性詞語。可以作為標志性詞語的有順序詞、關聯(lián)詞、指代詞、范圍詞、類別詞、過渡詞。此外,還有文中不同地方反復出現(xiàn)的同義或近義的詞語。 4.從形式方面分析:①重視具有前后銜接、關聯(lián)、照應作用的語言標志,重視有區(qū)分層次作用的標點符號。②掌握文章因文體不同而具有的不同的結構規(guī)律:議論文常采用“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結構來論證事理,說明文常采用“總—分—總”式或并列式結構來說明問題。 二、歸納內容要點 “歸納內容要點,概括中心意思”考查的是在閱讀理解的基礎上對文章進一步分析和整理的能力。分析是就概括的內容條分縷析,看看里面到底有什么,有幾層意思;而歸納是就具體的現(xiàn)象加以概括、抽象,得出幾條內容、幾點認識。 能歸納閱讀材料的內容要點和概括中心意思,是高中畢業(yè)生應具備的一種能力。近幾年高考全國卷多采用選擇題型,分析、判斷正確體現(xiàn)中心意思的語句,或選出與原文意思不符的一項。 1.具體的內容能加以概括。具體的特點是“繁”,要加以概括就是化繁為簡。概括的規(guī)范要求可以這樣表述:科學性與傾向性的統(tǒng)一,概括性與具體性的統(tǒng)一??茖W性,就是準確,詞語要貼切,句式要妥當,角度要適當;傾向性,就是情感的褒貶,在準確的同時,還要注意該褒則褒,該貶則貶。概括性,包括兩個方面的含義,一是指內容的全面,一是指文字的簡練;具體性,是要求反映出此句、此段、此篇的特定思想內容,而不至于與他句、他段、他篇混淆起來。 2.抽象的內容能加以闡發(fā)。所謂“抽象”,是與“具體”相對而言,抽象的也就是概括的。所謂“闡發(fā)”就是化抽象、概括為具體。闡發(fā)常見的有兩種形式:一是舉出實例,一是分析因果。 3.含蓄的內容能加以解說。語句的含蓄,一是作者為了表達的需要或某種目的,故意不直接表達想表達的內容,而把它隱含在字里行間;一是運用了象征、雙關等修辭格,采用婉曲的手法來表達自己的思想、觀點、看法。對此類材料,不僅要理解它字面的含意,而且要深入挖掘其所隱含的信息,即能用簡潔明白的語言解說材料深層的內涵。 三、概括中心意思 論述文的中心意思是文章的主腦,整個文章或段落都要圍繞它選材、組材、構思、行文。概括中心意思,必須要對全文有整體把握,掌握整體和部分的關系,抓住本質,進行概括。 概括文章中心意思可以遵循從文內到文外,由客觀到主觀的原則,具體可采用以下方法: 1.抓住關鍵。對文章中心而言,文章標題、開頭、結尾,文中的議論和抒情、文眼都是需要特別注意的關鍵部位。文題常能反映作者立意或命意角度,從不同方面與文章中心相關聯(lián);文章開頭或開門見山,或設例引譬;文章結尾或卒章顯志,或回顧全文、引申開拓,均與中心意思密切相關;而“文眼”更是作者思想情感的凝聚點。抓住這些關鍵部位不失為概括文章中心意思的好途徑。 2.綜合歸納。從文章中分解出要點,歸納各層層意,進而提煉出中心意思,是分析歸納文章中心意思最傳統(tǒng)、最實在的方法,也是一種最有效的方法。 3.縱橫聯(lián)系。作者的人生經(jīng)歷及思想狀況,作品的產(chǎn)生背景,甚至與文章運用的材料相關的一些情況,都是我們在分析歸納某些文章的中心意思時所要了解的,通過這些縱橫聯(lián)系,可以幫助我們揣摩作者意圖,給文章內容正確定位,從而歸納出文章中心意思。 “分析文章結構,歸納內容要點,概括中心意思”是高考論述類文本??伎键c,可單獨設題,也可將該考點與概括要點、分析作者觀點態(tài)度結合起來考查,呈現(xiàn)一種綜合命題趨勢。從高考試題來看,重點考查把握段落之間的相互聯(lián)系,以及把握文段內部的層次。題型以客觀選擇題為主,個別省市有主觀題形式。2018年高考仍會沿襲上述命題特點。 【真題解讀】 一、(2018年高考全國新課標Ⅰ卷)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3題。 諸子之學,興起于先秦,當時一大批富有創(chuàng)見的思想家噴涌而出,蔚為思想史之奇觀。在狹義上,諸子之學與先秦時代相聯(lián)系;在廣義上,諸子之學則不限于先秦而綿延于此后中國思想發(fā)展的整個過程,這一過程至今仍沒有終結。 諸子之學的內在品格是歷史的承繼性以及思想的創(chuàng)造性和突破性?!靶伦訉W”,即新時代的諸子之學,也應有同樣的品格。這可以從“照著講”和“接著講”兩個方面來理解。一般而言,“照著講”主要是從歷史角度對以往經(jīng)典作具體的實證性研究,諸如訓詁、??薄⑽墨I編纂,等等。這方面的研究涉及對以往思想的回顧、反思,既應把握歷史上的思想家實際說了些什么,也應總結其中具有創(chuàng)造性和生命力的內容,從而為今天的思考提供重要的思想資源。 與“照著講”相關的是“接著講”,從思想的發(fā)展與諸子之學的關聯(lián)看,“接著講”接近諸子之學所具有的思想突破性的內在品格,它意味著延續(xù)諸子注重思想創(chuàng)造的傳統(tǒng),以近代以來中西思想的互動為背景,“接著講”無法回避中西思想之間的關系。在中西之學已相遇的背景下,“接著講”同時展開為中西之學的交融,從更深的層次看,這種交融具體展開為世界文化的建構與發(fā)展過程。中國思想傳統(tǒng)與西方思想傳統(tǒng)都構成了世界文化的重要資源,而世界文化的發(fā)展,則以二者的互動為其重要前提。這一意義上的“新子學”,同時表現(xiàn)為世界文化發(fā)展過程中創(chuàng)造性的思想系統(tǒng)。相對于傳統(tǒng)的諸子之學,“新子學”無疑獲得了新的內涵與新的形態(tài)。 “照著講”和“接著講”二者無法分離。從邏輯上說,任何新思想的形成,都不能從“無”開始,它總是基于既有的思想演進過程,并需要對既有思想范圍進行反思批判。“照著講”的意義,在于梳理以往的思想發(fā)展過程,打開前人思想的豐富內容,由此為后繼的思想提供理論之源。在此意義上,“照著講”是“接著講”的出發(fā)點。然而,僅僅停留在“照著講”,思想便容易止于過去。難以繼續(xù)前行,可能無助于思想的創(chuàng)新。就此而言,在“照著講”之后,需要繼之以“接著講”。“接著講”的基本精神,是突破以往思想或推進以往思想,而新的思想系統(tǒng)的形成,則是其邏輯結果。進而言之,從現(xiàn)實的過程看,“照著講”與“接著講”總是相互滲入:“照著講”包含對以往思想的邏輯重構與理論闡釋,這種重構與闡釋已內含“接著講”;“接著講”基于已有的思想發(fā)展,也相應地內含“照著講”?!靶伦訉W”應追求“照著講”與“接著講”的統(tǒng)一。(摘編自楊國榮《歷史視域中的諸子學》) 3. 根據(jù)原文內容,下列說法正確的一項是 A. 對經(jīng)典進行文本??焙臀墨I編纂與進一步闡發(fā)之間,在歷史上是互相隔膜的。 B. 面對中西思想的交融與互動,“新子學”應該同時致力于中國和世界文化的建構。 C. “照著講”內含“接著講”,雖然能發(fā)揚以往的思想,但無助于促進新思想生成。 D. “新子學”要參與世界文化的發(fā)展,就有必要從“照著講”逐漸過渡到“接著講”。 【答案】B 二、(2018年高考江蘇卷)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題。 中國建筑的希望 梁思成 建筑之始,本無所謂一定形式,更無所謂派別。所謂某系或某派建筑,其先蓋完全由于當時彼地的人情風俗、政治情況之情形,氣候及物產(chǎn)材料之供給,和匠人對于力學知識、技術巧拙之了解等復雜情況總影響所產(chǎn)生。一系建筑之個性,猶如一個人格,莫不是同時受父母先天的遠傳和朋友師長的教益而形成的。中國的建筑,在中國整個環(huán)境總影響之下,雖各個時代各有其特征,其基本的方法及原則,卻始終一貫。數(shù)千年來的匠師們,在他們自己的潮流內順流而下,如同歐洲中世紀的匠師們一樣,對于他們自己及他們的作品都沒有一種自覺。 19世紀末葉及20世紀初年,中國文化屢次屈辱于西方堅船利炮之下以后,中國卻忽然到了“凡是西方的都是好的”的段落,又因其先已有帝王驕奢好奇的游戲,如郎世寧輩在圓明園建造西洋樓等事為先驅,于是“洋式樓房”“洋式門面”,如雨后春筍,醞釀出光宣以來建筑界的大混亂。正在這個時期,有少數(shù)真正或略受過建筑訓練的外國建筑家,在香港、上海、天津……乃至許多內地都邑里,將他們的希臘羅馬哥特等式樣,似是而非地移植過來,同時還有早期的留學生,敬佩西洋城市間的高樓霄漢,幫助他們移植這種藝術。這可說是中國建筑術由匠人手中升到“士大夫”手中之始;但是這幾位先輩留學建筑師,多數(shù)卻對于中國式建筑根本鄙視。近來雖然有人對于中國建筑有相當興趣,但也不過取一種神秘態(tài)度,或含糊地驕傲地用些抽象字句來對外人頌揚它;至于其結構上的美德及真正的藝術上的成功,則仍非常缺乏了解?,F(xiàn)在中國各處“洋化”過的舊房子,竟有許多將洋式的短處,來替代中國式的長處,成了兼二者之短的“低能兒”,這些亦正可表示出他們對于中國建筑的不了解態(tài)度了。 歐洲大戰(zhàn)以后,藝潮洶涌,近來風行歐美的“國際式”新建筑,承認機械及新材料在我們生活中已占據(jù)了主要地位。這些“國際式”建筑,名目雖然籠統(tǒng),其精神觀念,卻是極誠實的。這種建筑現(xiàn)在已傳至中國各通商口岸,許多建筑師又全在抄襲或模仿那種形式。但是對于新建筑有真正認識的人,都應知道現(xiàn)代最新的構架法,與中國固有建筑的構架法,所用材料不同,基本原則卻一樣——都是先立骨架,次加墻墻壁的。這并不是他們故意抄襲我們的形式,乃因結構使然。我們若是回顧到我們古代遺物,它們的每個部分莫不是內部結構坦率的表現(xiàn),正合乎今日建筑設計人所崇尚的途徑。這樣兩種不同時代不同文化的藝術,竟融洽相類似,在文化史中確是有趣的現(xiàn)象。 我們這個時期,正該是中國建筑因新科學、材料、結構而又強旺更生的時期,也是中國新建筑師產(chǎn)生的時期。他們自己在文化上的地位是他們自己所知道的;他們對于他們的工作是依其意向而設計的;他們并不像古代的匠師,盲目地在海中漂泊,他們自己把定了舵,向著一定的目標走。我認為,他們是最有希望的。 (有刪改) 19. 中國建筑的希望體現(xiàn)在哪些方面?請聯(lián)系全文,簡要概述。 【答案】數(shù)千年來中國建筑取得了真正的藝術成就,有其一貫的基本方法及原則;中國建筑因新科學、材料、結構正趕上強旺更生的時期;擁有文化自信和自覺藝術追求的新建筑師群體正在產(chǎn)生。 三、(2018年高考天津卷)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5~7題。 在信息化時代,體能與機械能不再成為生產(chǎn)的主要動力,智能成為發(fā)展的決定性因素和權威性標準,而互聯(lián)網(wǎng)的普及、人工智能的廣泛運用則進一步將這種決定性與權威性推向頂峰。 信息是什么?通常的意思是音訊消息及其內容和意義。從本質上講,信息是事物存在方式和運動狀態(tài)的屬性,是客觀存在的事物現(xiàn)象,但是它必須通過主體的主觀認知才能被反映和揭示。 從歷史唯物主義的立場來看,信息與人的關系實質上就是人的意識與客觀世界之間的溝通??陀^世界所包含的各種信息通過與人的感官的相互作用進入人的意識,并在人的大腦中進行加工和處理,被翻譯成人與人之間可以交流的語言再現(xiàn)出來。人類語言成為這種被意識到的信息存在的唯一載體。因此,信息與人的關系的本質可以表述為,人是信息的主宰者,信息為人所控制,為人服務。然而,這種關系在信息化社會遭遇了或正在遭遇顛覆性的挑戰(zhàn)。 從人的發(fā)展的角度來說,人們,包括大多數(shù)學者普遍認為信息化為實現(xiàn)人的自由全面發(fā)展莫定了基礎。有了這樣的共識,人們放松而理所當然地沉醉于數(shù)字化信息帶給我們的奇妙、自由、淋漓的快感。而恰恰是這種人對信息逐漸形成并且鞏固的心理依賴,將信息與人的本質關系置于了深刻的矛盾之中。 如前所述,現(xiàn)實中的信息必須以人類語言作為自己的唯一載體。信息化時代誕生了一種特殊的語言,這種語言就是用以再現(xiàn)被人腦加工處理后的信息,并使之能夠被認識、被理解、被獲取、被保存、被利用以及被再造的計算機語言。計算機語言雖然也是人類創(chuàng)造,并且也逐漸被廣泛使用,但是其背后支撐它的強大的計算機技術卻掌握在少部分專業(yè)人士手中,公眾被遠遠地甩到了高科技發(fā)展的邊緣,他們只能按照少數(shù)人事先設定的程序和規(guī)則在僅有的范圍內去選擇,成為數(shù)字化產(chǎn)品的被動接受者。數(shù)字化信息及其技術形態(tài)越多地深入到我們的生活,我們就越嚴密地被少數(shù)人的思維所控制,且這種控制最終會表現(xiàn)為信息對人的控制。 現(xiàn)代信息及其技術形態(tài)能夠廣泛參與人類的知覺活動、概念活動甚至情感性活動,形成對人的智能的精確模擬,這使它得以擺脫對人的依賴性,成為與人對立的異己力量。這種科學技術與人的矛盾關系,是否意味著,隨看信息化社會的發(fā)展,人及其社會的深刻信息化與人工智能超越人腦的對信息處理的強大功能,將把人類推向被奴役者的終極命運? 面對網(wǎng)絡普及和信息泛濫,我們要從華麗的科技陷阱和繁雜的信息現(xiàn)象當中超拔出來,確立起人與科技和信息之間主體與對象、控制與被控制的合理關系。 (節(jié)選自張志宏《信息化時代人的精神困境與文化救贖》,有刪改) 6. 下列表述,符合本文文意的一項是( ) A. 信息化實現(xiàn)了人的自由全面發(fā)展,正是因為有了這樣的共識,所以人們開始沉醉于數(shù)字化信息帶來的快感。 B. 計算機語言是一種特殊語言,用以再現(xiàn)由人腦加工處理后的信息,并使之能夠被認識,被理解,被保存,被利用,被再造。 C. 在信息化時代的今天,公眾已經(jīng)完全被掌握計算機技術和計算機語言的少數(shù)專業(yè)人士奴役。 D. 隨著現(xiàn)代信息技術的縱深發(fā)展,科學技術與人類最終會形成不可調和的二元對立格局。 【答案】B 【分析】本題考查考生分析文章結構,歸納內容要點,概括中心意的能力。能力層級為C級。A項,曲解文意,“信息化實現(xiàn)了人的自由全面發(fā)展”錯,原文是說“從人的發(fā)展的角度來說,人們,包括大多數(shù)學者 【仿真考場】 一、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3題。 傳統(tǒng)藝術創(chuàng)作強調“意在筆先”,先構思,再下筆。但實際創(chuàng)作中,創(chuàng)作可能受“鬼神”牽引而行,完全另辟嗅徑,走向一個完全“另類”的邏輯。這個牽引藝術家創(chuàng)作的“鬼神”,就是直覺。 直覺是人類思維的一種特殊存在形態(tài)。它潛伏在人類意識深層,在人類自覺的意志和意識控制之外。受到某種特殊的心理誘因或視聽感覺觸動、誘發(fā),它會突然神光閃現(xiàn),隱秘甚至詭異地出現(xiàn)在意識表層,主導人類思維。直覺有由內而外、直接、突發(fā)、稍縱即逝、非邏輯性等特點。歷史上,有無數(shù)例證可以明“直覺思維”的存在,在科學、藝術、生活等領城發(fā)揮著神奇的作用。因此,有心理學家把它稱為人類視、聽喚、味和觸五個基本感覺之外的“笫六感覺”。 藝術直覺同樣存在于書法創(chuàng)作中,并且同樣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書法家臨池揮毫,雖然自己事先打了腹稿,有了“運用之方”,但下筆觸紙瞬間,宣紙上的黑白空間格局、關系就產(chǎn)生了?!耙稽c成一字之規(guī)”,“一字乃終篇之準”,畫面的存在,立即生成了自己的“延仲邏輯”。因此要往下寫,就不能按原先的腹稿,必須“信屬目前”,尊重眼前“視覺反應”的呼嗅。這時候書法家不可能停筆思考,分析,判斷,因為那宣紙沾上水墨,瞬間四下奔散洇發(fā),你任何一個心理停頓,都會在筆下留下痕跡,甚至導致作品毀壞。所以此時就必須依靠“直覺”,跨過信息輸入、大腦運算和判斷,直接跟著感覺走。這時候你的心就是你的手,你的手就是你的心,“幽思入于豪間,逸氣彌于宇內?!?張懷瓘《書斷》)“直覺”引導藝術家實現(xiàn)理性狀態(tài)下無法企及的藝術創(chuàng)造性超越。 西方部分心理學家常常強調直覺的不可知性,認為它似乎是某些人的某種神秘本能。筆者以為,先天的因素應該存在。因為近現(xiàn)代生命科學研究已經(jīng)證明,遣傳基因是人類不同地區(qū)和民族生理、性格和文化出現(xiàn)差異的一個重要原因;現(xiàn)代精神分析學說的“集體無意識”理論,也為進一步揮究人類不同民族、家族的思維模式差異的成囚,別開思路。另一些科學家則強調后天因素的影響,認為長期的職業(yè)訓練,是某一人群形成特殊的直覺能力的主要原因。那種“宜覺”引導下產(chǎn)生的迷人的自由創(chuàng)作境界,來源于長期艱苦執(zhí)著的技術訓練。因此對于學書者來說,既然影響“直覺”形成的兩大因素—基因遺傳和家族“集體無意識”都不是我們自己可政變的,那么我們唯一可努力的就是自己的勤奮與執(zhí)著了。 (選自鄭曉華《書法創(chuàng)作中的直覺》,有刪改) 1.下列關于原文內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確的一項是( ) A. 藝術家在藝術創(chuàng)作過程中,完全可以拋開"意在筆先”的傳統(tǒng)要求,另辟蹊徑。 B. 直覺作為人的基本感覺潛伏在人的意識深層,受到某種觸發(fā)會突現(xiàn)在意識表層。 C. 書法家在藝術直覺引導下創(chuàng)作的作品,藝術創(chuàng)造性是他在理性狀態(tài)下無法實現(xiàn)的。 D. 學書者無法改變影響直覺形成的因素,只能靠勤奮與執(zhí)著的訓練謀求創(chuàng)作成功。 【答案】C 2.下列對原文論證的相關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A. 文章開篇以“鬼神”喻“直覺”,體現(xiàn)了其隱秘詭異、突發(fā)、非邏輯性等特點。 B. 文章引用張懷瓘《書斷》中的句子,意在強調書法創(chuàng)作中同樣存在著藝術直覺。 C. 文章第四段分析書法家進行創(chuàng)作的過程,論證了藝術直覺在書法創(chuàng)作中的作用。 D. 文章先闡釋直覺內涵,再分析藝術直覺的作用,最后梳理了影響直覺形成的因素。 【答案】B 【解析】B項,“意在強調書法創(chuàng)作中同樣存在著藝術直覺”錯誤,應為“‘直覺’引導藝術家實現(xiàn)理性狀態(tài)下無法企及的藝術創(chuàng)造性超越”。 3.根據(jù)原文內容,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 ) A. 如果沒有直覺思維的神奇作用,藝術家就很難在藝術創(chuàng)作上有所創(chuàng)新和超越。 B. 如果書法家下筆后不依靠“直覺”而是再停筆思索與分析,可能就會毀壞作品 C. 關于影響直覺思維能力形成的因素,相比先天因素,作者更強調后天的訓練。 D. 書法創(chuàng)作是一項藝術活動,影響它的因素很多,藝術直黨只是其中的一個方面。 【答案】A 【解析】注意選項的表述和文中內容的整合或轉述以及句子之間的關系的細微差別。A項“藝術家就很難在藝術創(chuàng)作上有所創(chuàng)新和超越”無中生有。 二、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3題。 徽州祠堂是徽州人文思想的高度物化,是建筑藝術的典范?;罩蒽籼迷诨罩莨沤ㄖ校瑹o論建筑設計、工藝美術還是雕刻裝飾等都是高檔次的,它在村鎮(zhèn)中一般是最華麗高大的建筑。一般是三進,分別為門廳、享堂、寢室。門廳由大門和過廳組成。大門后是天井,天井兩邊為廂房,供預備供品和分胙【注】之用。天井中間用石板鋪設過道,過道兩側各種植一株柏樹,象征宗族興旺,四季發(fā)達。享堂是祠堂的主體部分,高大雄偉,壯觀氣派。這里是祭祀祖先、處理本族大事的場所。大姓的廳堂能容納幾千人,小姓的亦可容納數(shù)百人。寢室(也叫“寢”)是供奉祖先牌位之所。為表示時祖先的崇敬.體現(xiàn)祖先至高無上的思想,寢室地基要高出祠堂其他建筑丈余,祭祀時沿高高的石階而上,體味尊祖敬神的感覺。整個祠堂的建筑從大門到寢室,由低而高,循序漸進,展現(xiàn)莊嚴肅穆的格調,給人以神圣威嚴的感覺。祠堂的地址亦是講究的,必須是面河枕山的開闊陽地,供大典時升旗之用。祠堂集徽州山川之靈氣、融風俗文化之精華,結構復雜嚴謹,雕鏤精美,玲瓏剔透,風格獨特,建筑技藝高超精湛。無論是總體規(guī)劃構思,還是單體平面空間處理,建筑雕刻藝術的綜合運用,都充分體現(xiàn)了鮮明的地方特色。它各建筑部位上的磚雕、木雕、石雕都是古代民間藝人精心設計并雕刻的藝術品?,F(xiàn)存著名的家祠有黟縣南屏祠堂群、績溪龍川胡氏宗祠、歙縣棠樾祠堂、歙縣鄭氏宗祠、歙縣羅東舒祠、歙縣昌溪祠堂群、歙縣許村祠堂群等。 幾千年來,中國人一直努力營造一種和睦的家庭氣氛,以孔子所創(chuàng)立的儒家思想為主導的倫理道德觀,即極力提倡孝道和對祖先的敬祭,強調和諧有序的價值觀。這種道德觀形成了中國古代社會的政治思想和宗教體系,也造就了中國傳統(tǒng)文化是一種“倫理政治’’的宗法型文化。在此大環(huán)境的影響下,徽州的宗法文化也非常發(fā)達。尤在南宋之后,特別是受了程朱理學思想的重要影響,尊祖敬宗、崇憊孝道便成了徽州人的重要理念和宗旨。在宗法文化的建設中,強化宗族的認同感和凝聚力歷來是其中的重點工程。如何強化呢?這里,祠堂就發(fā)揮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罩萑税淹蛔谧逋粋€姓氏幾十代上百代的家族歷史完整地記錄在案,并供奉在各自家族作為祖先靈魂的棲息之所的祠堂中。族人圍祠而居。古徽州流行著“相逢不必問姓名,但問高居是何村”的諺語,意思是路上相逢莫問對方名娃,只需通報居住何地何村,便知是否同宗親鄰。所以從古至今,祠堂被看作宗族的象征,族譜是祠堂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在隋文帝廢“九品中正制”后,按照朱熹的理論,若三世不修宗譜即為不孝。通過修宗譜,彰善除惡,推行倫理道德,緩和宗族內部貧富矛盾等。族人們正是以祠族宗譜為載體,通過家族慎終追遠活動,宣揚宗法理念,將族民緊緊地扭結在同一神圣的宗祖牌位之下形成嚴密的血緣組織。 【注】分胙:祭祀完畢分享祭神之肉 (選自劉欣《徼州祠堂:血緣組織的載體》,有刪改) 1.下列關于原文內容的表述,正確的一項是( ) A. 徽州祠堂在村鎮(zhèn)中通常是最華麗高大的建筑,承載著徽州的人文思想;其建筑設計、工藝美術等在古建筑中檔次較高,它是建筑藝術的典范。 B. 徽州祠堂的門廳由大門和過廳組成,大門后的天井兩邊為廂房,供預備供品和分胙之用;天井中過道上種植兩株象征宗族興旺、四季發(fā)達的柏樹。 C. 高大雄偉的享堂是祠堂的主體,它是祭祀祖先、處理本族大事的場所,大可容納幾千人,小則容納數(shù)百人,而寢室則是用來供奉祖先牌位的。 D. 寢室地基高出祠堂其他建筑一丈多,這是出于對祖先崇敬,體現(xiàn)祖先至高無上思想的考慮;寢室建筑由低到高,展現(xiàn)莊嚴肅穆的格調,神圣威嚴。 【答案】C 【解析】A項,“在古建筑中檔次較高”范圍擴大,原文是“在徽州古建筑中檔次較高”;B項,“過道上種植兩株柏樹”表述錯誤,原文是“過道兩側各種植一株柏樹”;D項,“寢室建筑由低到高”偷換概念,原文是“整個祠堂的建筑從大門到寢室,由低而高,循序漸進”。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 ) A. 徽州祠堂地方特色鮮明,徽州山川錦繡之靈氣、風俗文化之精華被包蘊其中;復雜嚴謹?shù)慕Y構、精美的雕鏤、獨特的風格等,顯示出建筑技藝的高超精湛。 B. 徽州祠堂各建筑部位上有古代民間藝人精心設計并雕刻的磚雕、木雕、石雕等藝術品;徽州祠堂確實有很多,現(xiàn)存的著名宗祠集中在黟縣和歙縣。 C. 以孔子創(chuàng)立的儒家思想為主導的倫理道德觀,極力強調和諧有序的價值觀;受這種道德觀影響,幾千年來,中國人一直努力營造一種和睦的家庭氣氛。 D. 儒家的倫理道德觀,既形成了中國古代社會的政治思想和宗教體系,又讓中國傳統(tǒng)文化成為”倫理政治”的宗法型文化,也使徽州的宗法文化非常發(fā)達。 【答案】C 3.根據(jù)原文內容,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 ) A. 徽州人因受儒家倫理道德觀的影響,以尊祖敬宗、崇尚孝道作為重要理念和宗旨;歷來把強化宗族的認同感和凝聚力作為宗法文化建設中的重點工程。 B. 微州人把幾十代上百代同一宗族同一個姓氏的家族歷史完整地記錄在案,并且把它供奉在各自家族作為祖先靈魂的棲息之所的祠堂中,旨在避免流失。 C. “相逢不必問姓名,但問高居是何村”兩句諺語,言下之意是相逢無需互問名姓,只需知道居住地,便知是否同宗親鄰,足見徽州人強烈的宗族認同感。 D. 修族譜旨在彰善除惡,推行倫理道德,緩和宗族內部貧富矛盾等;以祠族宗譜為載體,通過家族慎終追遠活動,將族民扭結在一起,形成嚴密的血緣組織。 【答案】B 三、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3題。 3000多年前,中國人開始在甲骨上一筆一畫鄭重地刻下字跡,它未被時光磨蝕,反在世界記憶中安放。2017年10月30日,甲骨文順利通過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審核,入選《世界記憶名錄》,成為人類文明中共同的記憶。 雖然“上下五千年”對我們來說是常識,但在百年前世界并未對中國投以同樣的敬意,因為缺乏文字史料,外國史學家在歷數(shù)人類文明時,將中國當作了古文明中的小字輩,認為中國文明從周朝起算。而為《封神演義》提供不朽靈感的商朝,在外國人看來不過是神話傳說一類,不足為信,1899年,金石學家王懿榮因病的購藥,發(fā)現(xiàn)一味中藥“龍骨”上有刻畫的痕跡,似乎是一種十分古老的文字。經(jīng)過研究,他認為這種文字來自商朝。因這種文字記載于龜甲和獸骨之上,便命名為“甲骨文”,中華一時為之震動。通過對”龍骨”來源的追索,中國考古學家認定在河南安陽附近必定有殷商遺址留存。1928年,中國開始發(fā)掘殷墟,除甲骨之外,還出土了銅器、陶器、骨器。在歷次的挖掘研究中,逐漸得出了殷墟是商代晚期都城遺址的結論。從此以后,商朝不再是虛無縹緲的傳說,而是不容置疑的真實歷史。通過甲骨文世界對中華文明的承認向前是延伸了500多年。值得一提的是,王懿榮發(fā)現(xiàn)了甲骨文后僅一年,八國聯(lián)軍攻占北京城,王懿榮先服毒后投井以殉國。一百多年前,甲骨文讓世界重新認識中華文明,卻沒有使中華文明逃幾乎被摧毀的厄運。一百多年后,現(xiàn)在的中華文明已經(jīng)不是堅船利炮能摧毀的了。 文明的起源,承載于一片片甲骨之上。在甲骨文中,我們能看到祖先們的思維方式,從甲骨文上的記載能了解醫(yī)學、祭祀、科技、生產(chǎn)生活、社會制度。這些事關文明起源、傳統(tǒng)由來、文化特質的細節(jié),通過對比,我們可以知道,哪些東西在歷史的長河中被中華文明傳承與發(fā)展,哪些東西被摒棄,從而發(fā)現(xiàn)中華民族文明的品格,發(fā)現(xiàn)文明何以從中原腹地向四周擴散,發(fā)現(xiàn)為何在五千年歷史的絕大部分時間里,中華民族能屹立于世界之巔??雌饋碛行┍孔镜募坠俏?,是中華民族智慧的開端,像一個小火苗,在歷史中搖曳,同時又在薪火相傳。無論字形如何變化,火種沒有變,文字的根基沒有變。因為,祖祖輩輩傳遞的不只是文字,更是文字上承載著的經(jīng)驗、智慧、歷史和責任。 (摘編自《唯一被解密的世界最古老文字在中國》) 1.下列關于文章內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確的一項是( ) A. 有了文字史料以后,外國史學家開始承認中國在人類文明中的崇高地位,使世界認同了中國“上下五千年”的說法。 B. 王懿榮看到一味中藥“龍骨”上有刻畫的痕跡,確定它是一種十分古老的文字,從此古老的商朝文明就得到了印證。 C. 甲骨文的發(fā)現(xiàn),使中華文明向前延伸了500年。這是中國考古學家經(jīng)過辛勤的研究所得出的結論。 D. 甲骨文入選《世界記憶名錄》,使中國古老的歷史得到了世界承認,甲骨文也成為人類文明共同的記憶。 【答案】D 2.下列對原文論證的相關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A. 文章開篇先寫了甲骨文起源的時間之早,接著寫甲骨文成功人選《世界記憶名錄》,起了總領全文的作用。 B. 文章第二段寫甲骨文未被發(fā)現(xiàn)時中外對中華五千年文明看法的差異,為下文寫甲骨文被發(fā)現(xiàn)的過程和意義做了鋪墊。 C. 三四兩段逐層深入,從甲骨文對研究中華文明起源、發(fā)展、傳承的重要意義到總結中華文化的特點,最后點明全文中心。 D. 文章論證方法多樣:第2段舉例論證,表現(xiàn)中華民族曾經(jīng)遭受的屈辱和不屈的氣節(jié);第3段對比論證,表現(xiàn)被中華文明傳承和摒棄的內容。 【答案】D 【解析】D項,沒有對比論證,原文是說通過對比事關文明起源、傳統(tǒng)由來、文化特質的細節(jié),我們可知哪些東西被傳承、哪些被摒棄。 3.下列不屬于甲骨文產(chǎn)生的影響的一項是( ) A. 一片片甲骨文承載著文明的起源,讓我們看到了遠古時期祖先們的思維方式,了解到了當時社會的諸多情況。 B. 從甲骨文關于文明起源、傳統(tǒng)由來、文化特質等細節(jié)中可以發(fā)現(xiàn)中華民族文明的品格,也能發(fā)現(xiàn)中華民族強大的原因。 C. 從甲骨文到楷書、草書、行書,雖然漢字形體發(fā)生了很大變化,但文字上承載的中華民族的精神和智慧沒有變。 D. 出現(xiàn)于3000多年前的甲骨文充滿著連綿的生機,它讓每個中國人跨越地域,彼此相連,也彰顯了中華民族的文化自信。 【答案】C- 配套講稿:
如PPT文件的首頁顯示word圖標,表示該PPT已包含配套word講稿。雙擊word圖標可打開word文檔。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檔作品中含有的國旗、國徽等圖片,僅作為作品整體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設計者僅對作品中獨創(chuàng)性部分享有著作權。
- 關 鍵 詞:
- 2019年高考語文 高頻考點與仿真測試 專題04 論述類文本閱讀 分析文章結構歸納內容要點概括中心意思含解析 2019 年高 語文 高頻 考點 仿真 測試 專題 04 論述 文本 閱讀 分析 文章
裝配圖網(wǎng)所有資源均是用戶自行上傳分享,僅供網(wǎng)友學習交流,未經(jīng)上傳用戶書面授權,請勿作他用。
鏈接地址:http://m.zhongcaozhi.com.cn/p-34063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