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秋湘教版科學三上4.1《認識水》word教案.doc
《2019秋湘教版科學三上4.1《認識水》word教案.doc》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2019秋湘教版科學三上4.1《認識水》word教案.doc(8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wǎng)上搜索。
2019秋湘教版科學三上4.1《認識水》word教案 教材簡析: 本課是湘教版三年級上冊“奇妙的水”單元的第一課《認識水》的第二課時。 它是結合生活中很多地方需要比較液體的多少,但是人的感覺常常不準確,所以為了精確地測量就需要借助一些儀器,量筒、量杯就是測量液體多少的儀器之一。 教材從兩方面進行:首先從形狀不同而且裝水也不同的容器,“哪個容器里裝的水多,哪個容器里裝的水少”用比較的方法入手,通過引導學生經(jīng)歷猜想、制定實驗方案、運用各種方案進行比較、收集整理事實、思考加工得出結論,最后交流研究成果的過程,然后引出量筒這一測量工具,比較認識水體積的多少。 教學理念: 一、以探究為核心 親身經(jīng)歷以探究為主的學習活動是學生學習科學的主要途徑。在這堂課中主要安排了兩個活動“用各種方法比較水的多少”、“用量筒測量水的多少”,為學生提供了充分的探究時間和機會。 二、學生是學習的主體 在教學活動中注意讓學生自己提出問題,設計解決問題的方案,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三、注重實驗探究的開放性 1、材料的開放性:課前讓學生準備能裝水的容器,老師也為學生準備了各種材料,在探究活動中根據(jù)需要領取材料。 2、實驗方法的開放性:讓學生自己設計實驗方案,然后各組交流、互相補充、完善實驗方法,最后按照自己的方案進行活動。 3、交流的開放性:學生充分地與教師、同學進行交流,發(fā)表自己的看法,教師不把自己的意愿強加給學生,充分尊重學生的選擇。 4.對于3年級的小學生,注意教、扶、放的適當安排。放——在“用各種方法比較水的多少”時,充分發(fā)動學生的頭腦風暴,讓學生進行開放性思維;教、扶——在“用量筒測量水的多少”時,教師進行必要的規(guī)范性的指導。 教學目標: 1、過程與方法:引導學生經(jīng)歷典型的科學探究過程:猜測——制定方案(包括實驗方法、材料選擇〈準備〉、小組分工合作等)——實驗—記錄—交流。根據(jù)假想答案,能提出進行簡單探究活動的大致思路。 2、知識與技能:能夠運用多種方法比較液體的多少,并明確必須使用同一標準。知道人的感覺常常不夠準確,于是科學需要借助儀器來測量。初步學會使用量筒,理解毫升的含義。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注重事實,敢于提出不同見解,樂于合作與交流培養(yǎng)自信心和嚴謹?shù)目茖W態(tài)度。 教學材料:一杯水、一杯牛奶、二瓶水、量筒、一次性杯子、彈簧秤、記錄單、大一些的容器(如燒杯,比任何一瓶的容量都大) 教學過程 一、導入(3`) 談話:上節(jié)課我們認識了水,現(xiàn)在老師來考考大家。(出示兩個瓶子,一瓶是牛奶,一瓶是水)誰來告訴我哪一瓶是水呢? 學生回答并陳述理由。 (此處主要是讓學生運用上節(jié)課所學的水的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組織學生在認識了水的基本性質后,再去探究比較水的體積的多少。) 二、自主探究 (1)提出猜想 談話:(出示另一瓶水,兩個瓶子的高矮、粗細不同,水的高度也不同。)水還有哪些秘密呢?看!這兩瓶水中你覺得哪瓶水最多呢?(為了便于區(qū)別,瓶子上分別貼上標簽:1號和2號) 學生猜測。 (作為猜想的表達形式可以靈活多樣,當然在實際教學中,學生不可能列舉所有可能性,但是嘗試盡量讓學生說出所有可能性。) 談話:看來同學們的觀點不太一致,下面統(tǒng)計一下,看看同意每一種觀點的同學有多少。(一般會出現(xiàn)3種情況,即:1號瓶中的水最多,2號瓶中的水最多,一樣多。) 學生舉手,教師統(tǒng)計。 (2)實驗驗證 提問:現(xiàn)在能不能就直接根據(jù)人數(shù)的多少來判斷呢?(最好讓學生自己提出需要經(jīng)過實驗)(不能)你們有什么辦法來證明自己的觀點就是正確的呢? 學生小組討論。 (注:給予學生充分的時間與空間,鼓勵學生大膽的提出實驗方案,充分發(fā)揮學生的聰明才智。) (可能會出現(xiàn)以下方法:1、都倒入相同大小的杯子中去進行比較;2、先將1號瓶中的水倒入一個大容器中,做個記號,再倒出,然后倒入2號瓶的水;3、倒入一個大容器中,分別做上記號;4、用彈簧稱去稱;5、比流速) 提問:同學們想出辦法來了嗎?誰先來說說? (注:此處要讓學生在交流和討論中不斷彌補自己的不足,引發(fā)新的想法。并引導他們充分地說出自己的方法,培養(yǎng)學生根據(jù)現(xiàn)有材料選擇最簡單、最有效的方法的能力。) 你們的辦法可行嗎?這需要咱們親自動手試一試。 課件出示幾點溫馨提示:1)你們小組準備使用哪種實驗方法?需要什么材料呢?2)小組內(nèi)的同學怎樣分工? 學生分組活動,教師參與其中。 談話:誰來說說你們的實驗結果? 學生交流實驗結果 (3)反思猜想 提問:通過剛才猜測,對照實驗結果,你有什么想法呢? 學生回答。 (4)認識量筒 談話:同學們真是厲害!用自己的方法比較出了兩個瓶子里水的多少,現(xiàn)在我想知道其中一個瓶子里的水比另一個瓶子里的水多多少呢? 學生描述。 談話:大家用了各種方法來描述具體多了多少水,但是你們的標準或者單位統(tǒng)一嗎?(不)能不能用統(tǒng)一的標準來進行比較呢?為了精確地測量水的多少,需要借助專用測量水的儀器,量筒就是測量液體多少的儀器之一。 出示:(量筒)量筒是玻璃儀器,我們在使用的時候一定要輕拿輕放。仔細觀察,比一比誰的發(fā)現(xiàn)多? 學生匯報。 小結:量筒壁上有刻度,刻度的單位是毫升,毫升就是通常用來表示液體的單位。在我們使用的量筒上,每一格刻度代表多少毫升?一次最多可以測量多少毫升的水? 提問: 我們應該怎樣讀數(shù)呢? 出示:(讀數(shù)示意圖) 視線應與量筒上的刻度與液面相平。 談話:想不想試著用量筒測量這兩瓶水的多少呢?(想)記得把測量的結果寫在記錄單上。 各組匯報測量結果。 三、拓展 提問:今天我們就怎樣比較水的多少進行了研究,大家有什么收獲?還有什么新的問題嗎? 在生活中,你還見到過哪些有刻度的物體,可以來測量液體的體積呢? 學生回答。 附送: 2019秋湘教版科學三上4.3《溶解》word教案 教學目標 科學探究目標: 1.觀察溶解現(xiàn)象,了解溶解過程。 2.經(jīng)歷簡單的猜測,驗證活動過程。 3.控制單個變量,進行對比實驗。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目標: 1.培養(yǎng)學生細致觀察的習慣和態(tài)度。 2.體驗科學探究的樂趣,并將科學探究中得到的發(fā)現(xiàn)用于生活中。 科學知識目標: 1.知道什么是溶解現(xiàn)象。 2.知道水能溶解一些物質 教學重難點 觀察溶解現(xiàn)象,了解溶解過程 教學準備 控制單個變量,進行對比實驗 水、燒杯、攪拌棒、粗鹽、糖塊、高錳酸鉀、紅糖、沙子、石子、粉筆、肥皂、洗衣粉、橡皮、面粉等。 第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教學導入 教師出示一杯清鹽水。 提問:透明的水中能“藏”東西嗎?(學生回答) 二、請幾個學生嘗杯中的水。 提問:水中藏沒藏東西,“藏”的是什么? 教學新課 一、觀察實驗:鹽在水中發(fā)生了什么變化? 1.教師出示實驗的器材:水、燒杯、攪拌棒、粗鹽。 2.指導學生認識實驗的器材,并教給學生正確的攪拌方法。 3.提出觀察實驗的要求: 1)按照“沒有放入水中時”、“剛放入水中時”、“攪拌一會兒”、“攪拌較長時間后”的觀察順序進行細致的觀察。 2)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填寫觀察記錄表。(記錄表附板書設計內(nèi)) 3)安全提示:實驗的液體不能隨便嘗,這樣很危險。只有經(jīng)過老師確定無危險,且得到教師的允許才能嘗。 4.學生動手實驗,教師巡回指導。 二、匯報交流。 1.學生根據(jù)觀察記錄進行匯報交流。 2.認識鹽在水中的變化過程是:由大顆粒→小顆?!⒘!盎痹谒?。 三、對比實驗。 3.使學生知道:有的物質在水中容易溶解,有的物質在水中不容易溶解。 拓展延伸 1.你還有什么問題? 2.歸納問題,引導感興趣的學生課后進一步深入研究。 第二課時 教學過程 教學導入: 學生匯報交流上節(jié)課后深入研究的情況。 教學新課 一、提出猜想。 1.學生拿出準備的材料:石子、紅糖、粉筆、肥皂、洗衣粉、橡皮。(允許學生補充其它的材料) 2.學生預測這些材料放入水中后將如何變化,并說出預測的根據(jù)。 二、觀察實驗:其他物體在水中是否溶解? 1.教師提出實驗要求: 1)實驗過程中細心觀察,并且做好實驗記錄。(記錄表附板書設計內(nèi)) 2)實驗完畢整理觀察結果,得出哪些材料容易溶解、哪些材料不容易溶解的結論。 學生動手實驗,教師巡回指導。 板書設計: 表一: 沒放入水中時 剛放入水中時 攪拌一會兒 攪拌較長時間后 鹽粒的樣子 表二: 石子 紅糖 粉筆 肥皂 洗衣粉 橡皮 溶解 沒有溶解- 配套講稿:
如PPT文件的首頁顯示word圖標,表示該PPT已包含配套word講稿。雙擊word圖標可打開word文檔。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檔作品中含有的國旗、國徽等圖片,僅作為作品整體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設計者僅對作品中獨創(chuàng)性部分享有著作權。
- 關 鍵 詞:
- 認識水 2019 秋湘教版 科學 4.1 認識 word 教案
裝配圖網(wǎng)所有資源均是用戶自行上傳分享,僅供網(wǎng)友學習交流,未經(jīng)上傳用戶書面授權,請勿作他用。
鏈接地址:http://m.zhongcaozhi.com.cn/p-56977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