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省中山市中山紀念中學高三語文總復習 古代詩歌鑒賞之三 表達技巧課件.ppt
《廣東省中山市中山紀念中學高三語文總復習 古代詩歌鑒賞之三 表達技巧課件.ppt》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廣東省中山市中山紀念中學高三語文總復習 古代詩歌鑒賞之三 表達技巧課件.ppt(34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上搜索。
高考古代詩歌鑒賞之三 表達技巧 鑒賞其表達技巧 古代詩歌的藝術表現(xiàn)手法是多種多樣的 在抒情方式上 有直抒胸臆 間接抒情 間接抒情多為借景抒情 托物言志 借用典故 借古喻今等 在表現(xiàn)手法上 有比興 對比襯托 象征 虛實結合 動靜相映等 此外還有修辭方法的運用 表達技巧 I 表達方式 記敘 議論 說明 抒情 直接抒情 間接抒情 描寫 直接描寫 間接描寫 登幽州臺歌陳子昂前不見古人 后不見來者 念天地之悠悠 獨愴然而涕下 詩句開門見山 直敘登上高臺后 前不見古人 后不見來者 的愴涼意境 這意境引發(fā)了詩人感時傷事的情懷 想著天地悠悠之大 而人之渺小 不禁 獨愴然而涕下 直接抒情 間接抒情 借景或借物抒情 賦得古原草送別白居易離離原上草 一歲一枯榮 野火燒不盡 春風吹又生 遠芳侵古道 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孫去 凄凄滿別情 作者借 原上草 的頑強抗爭 盡情發(fā)出對自然規(guī)律不可抗拒的感嘆 在我國古代詩歌中 松 竹 梅 蘭 山石 溪流 沙漠 古道 邊關 落日 夜月 清風 細雨和微草等 常常是詩人借以抒情的對象 間接抒情 寓情于景 或物 好雨知時節(jié) 當春乃發(fā)生 隨風潛入夜 潤物細無聲 寫景之中包含著對春雨的喜悅之情 柳永的 今宵酒醒何處 楊柳岸 曉風殘月 場景描寫之中 寄寓著詩人的離愁別恨 樂 哀 景哀 樂 情 謝亭送別 唐代謝諢勞歌一曲解行舟 紅葉青山急水流 日暮酒醒人已遠 滿天風雨下西樓 上聯(lián)以 紅葉青山 這樣亮麗詩意的景色 反襯詩人離愁別恨 姜齋詩話 說 以樂景寫哀 以哀景寫樂 一倍增其哀樂 托物言志 蟬虞世南垂綏飲清露 流響出疏桐 居高聲自遠 非是藉秋風 托物言志 詩人借自然界中的某物自身具有的特征 來表達某種志向或情感 詩中的物帶有了人格化的色彩 詩中三四句借蟬聲遠傳的獨特感受 道出了蘊含的真理 也就是立身品格高潔的人 不需要某種外在的憑借 自能聲名遠播 從而表達出對人的內在品格的熱情贊頌和高度自信 表達技巧 II 寫作技巧 比喻 象征 夸張等 烘托 聯(lián)想和想象 虛實結合 用典 望廬山瀑布李白日照香爐生紫煙 遙看瀑布掛前川 飛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銀河落九天 實虛 虛實結合 雨霖鈴柳永 寒蟬凄切 對長亭晚 驟雨初歇 都門帳飲無緒 留戀處蘭舟催發(fā) 執(zhí)手相看淚眼 竟無語凝噎 念去去 千里煙波 暮靄沈沈楚天闊 多情自古傷離別 更那堪冷落清秋節(jié) 今宵酒醒何處 楊柳岸曉風殘月 此去經年 應是良辰好景虛設 便縱有千種風情 更與何人說 閨意獻張水部朱慶馀洞房昨夜停紅燭 待曉堂前拜舅姑 妝罷低聲問夫婿 畫眉深淺入時無 注釋 這是朱慶馀參加考試前呈獻給考官水部員外郎張籍 以試探底細的詩 比喻 象征 夸張等 巧借新婦拜見公婆前的忐忑不安而又充滿希望的心理 寫自己應試前緊張而又希望得到賞識的心態(tài) 比喻 象征 夸張等 詠柳 賀知章 碧玉妝成一樹高 萬條垂下綠絲絳 不知細葉誰裁出 二月春風似剪刀 早春新葉萌發(fā) 詩人在一陣驚喜中忽發(fā)奇想 是春姑娘用她那雙靈巧的手 擺弄那富有靈性的剪刀 裁出那片片細葉的吧 比喻使描寫化實為虛 形象更生動了 情感更濃郁了 如果通篇貫穿著這種比興的意象 則是象征 石灰吟 千錘萬鑿出深山 烈火焚燒若等閑 粉身碎骨渾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間 本詩運用了象征的手法 借物喻人 詠物言志 表面上寫石灰 實際上寫人 寫自己 將物性與人格巧妙地融為一體 形象地表達了自己以石灰為榜樣的高尚情操 比喻 象征 夸張等 比喻 象征 夸張等 如 天臺一萬八千丈 對此欲倒東南傾 李白 夢游天姥吟留別 白發(fā)三千丈 緣愁似個長 李白 秋浦歌 又如 三杯吐然諾 五岳倒為輕 李白 俠客行 以五岳為輕來夸張俠客然諾之重 輕言托朋友 面對九凝峰 李白 箜篌謠 用山峰來夸張朋友之間的隔膜與猜疑 烘托 如 秦羅敷 中借 行者 少年 等的反應來烘托秦羅敷驚人的美貌 如 蟬噪林愈靜 鳥鳴山更幽 僧敲月下門 月出驚山鳥 等以鬧襯靜 再如 琵琶行 中三次寫江中之月 分別烘托了琵琶聲的美妙動聽 引人入勝和人物凄涼 孤獨 悲傷的心情 贈汪倫李白李白乘舟將欲行 忽聞岸上踏歌聲 桃花潭水深千尺 不及汪倫送我情 古人常用典故在作品中或鮮明強烈 或含蓄曲折地表達自己的情感 在表達上增強藝術感染力 如不了解典故往往會影響對詩的理解 辛棄疾是個擅用典故的人 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 中連用了五個典故 孫權 劉裕 宋文帝 佛貍 廉頗 都是京口這地方的歷史掌故 典故的思想與這首詩的思想性緊密相連 用典 使語言精煉 內容豐富 永遇樂 京口北固亭懷古辛棄疾千古江山 英雄無覓孫仲謀處 舞榭歌臺 風流總被雨打風吹去 斜陽草樹 尋常巷陌 人道寄奴曾住 想當年 金戈鐵馬 氣吞萬里如虎 元嘉草草 封狼居胥 贏得倉皇北顧 四十三年 望中猶記 烽火揚州路 可堪回首 佛貍祠下 一片神鴉社鼓 憑誰問 廉頗老矣 尚能飯否 這是一首借古諷今的懷古詩 作者通過贊頌楚霸王項羽的英雄氣概 譴責了宋王朝倉皇南逃 不思北上的行為 簡潔而有意味 頗顯豪氣 絕句 生當作人杰 死亦為鬼雄 至今思項羽 不肯過江東 聯(lián)想和想象 多為浪漫主義詩人所采用 如李白常把現(xiàn)實與夢境 仙境 自然界與人類社會打成一片 他的 夢游天姥吟留別 以飛越的神思結構全詩 詩人的想象猶如天馬行空 所描繪的夢境 仙境 正是他所向往追求的光明美好的理想世界 小時不識月 呼著白玉盤 我寄愁心與明月 隨君直到夜郞西 我歌月徘徊 我舞影凌亂 都是奇思遐想與自然天真相結合的神來之筆 古詩詞中還常用對比 借代 互文 如王昌齡 出塞 秦時明月漢時關 白居易 琵琶行 主人下馬客在船 另外 古詩中常見的一些 藝術辯證 的手法 也要注意 如描述事物或景物時 常把遠與近 動與靜 聲與色等相結合 收到了較好的藝術效果 練習鞏固 一 分析下列名句的主要藝術手法 1 國破山河在 城春草木深 杜甫 春望 2 桃花潭水深千尺 不及汪倫送我情 李白 贈汪倫 3 兩個黃鸝鳴翠柳 一行白鷺上青天 杜甫 絕句四首 春望 杜甫 國破山河在 城春草木深 感時花濺淚 恨別鳥驚心 烽火連三月 家書抵萬金 白頭搔更短 渾欲不勝簪 寫春望所見 國都淪陷 城池殘破 雖然山河依舊 可是亂草遍地 林木蒼蒼 破 使人觸目驚心 深 使人滿目凄然 作者寄情于物 托感于景 為全詩創(chuàng)造了氣氛 并且此聯(lián)對仗工整 圓熟自然 贈汪倫 李白 李白乘舟將欲行 忽聞岸上踏歌聲 桃花流水深千尺 不及汪倫送我情 三 四句抒情 作者把桃花潭水深與情深結合起來 以比物的手法 形象地表達了真摯純潔的深情 妙在 不及 好在不用比喻而采用比物的手法 變無形的情誼為生動的形象 空靈而有余味 自然而情真 絕句四首 杜甫 兩個黃鸝鳴翠柳 一行白鷺上青天 窗含西嶺千秋雪 門泊東吳萬里船 寫于764年春初回草堂 全詩四句皆對 一句一景 似乎各不相干 其實是一個整體 因為具有同一的喜悅情調 二 閱讀李白的 獨坐敬亭山 眾鳥高飛盡 孤云獨去閑 相看兩不厭 只有敬亭山 回答問題問 詩的后兩句運用了什么手法 表達了作者什么感情 答 后兩句采用了擬人的手法 寫出了詩人對敬亭山的喜愛 兩 相 二字把人和山緊密聯(lián)系在一起 只有 兩字更突出了詩人對山的喜愛 三 閱讀孟郊的 游子吟 慈母手中線 游子身上衣 臨行密密縫 意恐遲遲歸 誰言寸草心 報得三春暉 回答問題問 寸草心 三春暉 分別比喻什么 說明了什么 答 以小草比喻游子 以春天三月的陽光來比喻慈母的恩惠 說明慈母的厚愛 兒子是無以報答的 四 讀孟郊的 游子吟 慈母手中線 游子身上衣 臨行密密縫 意恐遲遲歸 誰言寸草心 報得三春暉 回答問題問 這首詩是怎樣敘事抒情的 答 詩的前四句寫母愛 是敘事 后兩句寫子女對母親的深情 是抒情 兩部分結合得緊密完美 六 閱讀朱熹的 春日 勝日尋芳泗水濱 無邊光景一時新 等閑識得東風面 萬紫千紅總是春 回答問題問 作者是采用何種表達方式來贊美春天的 答 第一句敘事 第二句寫春天萬物更新 第三 四句抒情 贊美春光無處不在和作者的熱愛之情 七 閱讀劉禹錫的 浪淘沙 九曲黃河萬里沙 浪淘風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銀河去 同到牽牛織女家 回答問題問 詩的后兩句作者采用了什么手法來描寫黃河 答 詩人以浪漫的想象結合優(yōu)美的傳說 把黃河洶涌澎湃寫得更具體 生動 形象 八 閱讀蘇軾的 題西林壁 橫看成嶺側成峰 遠近高低各不同 不識廬山真面目 只緣身在此山中 回答問題問 詩的第一 二句在寫法上有什么不同 答 第一句是實寫 寫出廬山 成嶺 成峰 的具體形象 給人以逼真的實感 第二句是虛寫 從遠處 近處 高處 低處各個不同的角度看廬山 到底是什么狀貌呢 詩人故意撇開不寫 只說 各不同 讓讀者去想像 九 閱讀杜甫的 贈花卿 錦城絲管日紛紛 半入江風半入云 此曲只應天上有 人間能得幾回聞 回答問題問 詩在前兩句實寫的基礎上 后兩句又采用了怎樣的寫法 答 后兩句以天上的仙樂相夸 是遐想 因虛而實 虛實相生 將樂曲美妙贊美到了極致 十 分析下列詩歌中運用的主要藝術手法 漫成一首 杜甫 江月去人只數(shù)尺 風燈照夜欲三更 沙頭宿露聯(lián)拳靜 船尾跳魚撥剌鳴 夸張 動靜結合- 配套講稿:
如PPT文件的首頁顯示word圖標,表示該PPT已包含配套word講稿。雙擊word圖標可打開word文檔。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檔作品中含有的國旗、國徽等圖片,僅作為作品整體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設計者僅對作品中獨創(chuàng)性部分享有著作權。
- 關 鍵 詞:
- 廣東省中山市中山紀念中學高三語文總復習 古代詩歌鑒賞之三 表達技巧課件 廣東省 中山市 中山 紀念 中學 語文 復習 古代 詩歌 鑒賞 表達 技巧 課件
裝配圖網所有資源均是用戶自行上傳分享,僅供網友學習交流,未經上傳用戶書面授權,請勿作他用。
鏈接地址:http://m.zhongcaozhi.com.cn/p-58137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