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學年高中地理 課時作業(yè)06 地球的結(jié)構(gòu) 湘教版必修1.doc
《2018-2019學年高中地理 課時作業(yè)06 地球的結(jié)構(gòu) 湘教版必修1.doc》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guān)《2018-2019學年高中地理 課時作業(yè)06 地球的結(jié)構(gòu) 湘教版必修1.doc(5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wǎng)上搜索。
課時作業(yè) 06地球的結(jié)構(gòu) 【基礎(chǔ)鞏固】 北京時間 2017 年 3 月 41 日 5 時 41 分, 印度尼西亞發(fā)生 5.6 級地震, 震源深度 79.2 千米。 據(jù)此回答 1~2 題。 1.本次地震發(fā)生在地球的() A.巖石圈B.軟流層 C.下地幔D.地核 2.地震有時會引發(fā)海嘯,地震和海嘯對哪個圈層影響最小() A.巖石圈B.水圈 C.大氣圈D.生物圈 1.A 2.C 【解析】 第 1 題,巖石圈包括地殼和上地幔頂部(軟流層以上)。根據(jù)震源的深度可知,A 選項正確。 第 2 題,地震對巖石圈和生物圈影響較大,海嘯對生物圈和水圈影響較大,地震 和海嘯都對大氣圈影響較小。 3.下列有關(guān)地球內(nèi)部圈層的說法,正確的是( ) ①以莫霍面和古登堡面為界,地球內(nèi)部由里向外可以劃分為地殼、地幔、地核三個圈層 ②地殼的厚度不均勻,大陸地殼較厚,大洋地殼較薄 ③地幔以古登堡面為界分為上地幔和下地幔兩層 ④地核是地球內(nèi)部三個圈層中溫度最高的一層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2.D 【解析】地球的內(nèi)部由里向外依次為地核、地幔和地殼三個圈層,古登堡面是劃分 地幔和地核的界線,受地球內(nèi)部放射性元素衰變產(chǎn)生熱能的影響,總體來說,地球內(nèi)部的溫 度向里是增高的。 (2017臨沂期中)2017年 2 月 11 日,印尼北蘇門答臘省的錫納朋火山又發(fā)生噴發(fā),火山活躍程度不斷升高,噴出的炙熱火山灰成倍增長。據(jù)此回答 3~4 題。 3.此火山口噴出的大量巖漿可能來源于 A.巖石圈B.地殼 C.地核D.軟流層 4. 巖漿物質(zhì)沖破了巖石圈的束縛后噴發(fā)出來, 下列關(guān)于巖石圈的敘述, 正確的是 A.巖石圈屬于地殼的一部分,是由巖石構(gòu)成的 B.巖石圈屬于上地幔的一部分 C.巖石圈的上部是軟流層 D.巖石圈與生物圈關(guān)系密切 3.D 4.D 【解析】 本題組主要考查軟流層及巖石圈。 第 3 題,一般認為,上地幔上部的 軟流層是巖漿活動的源地。 第 4 題,軟流層以上部分即地殼和上地幔頂部為巖石圈,由巖石 構(gòu)成。巖石圈與大氣圈、水圈、生物圈相互聯(lián)系、相互滲透、相互制約,如巖石圈為生物圈 提供養(yǎng)分,生物圈促進巖石圈的風化、加快土壤的形成等。 讀地球圈層結(jié)構(gòu)示意圖(部分),完成 6~7 題。 6.有關(guān)圖中圈層的敘述,正確的是 A.軟流層存在于①層的上部 B.④分界面為莫霍面 C.②層在海洋下缺失 D.⑤分界面為古登堡面 7.人類賴以生存的地理環(huán)境的空間范圍最接近于 A.生物圈 B.水圈 C.①圈層 ) D.②圈層 6.B 7.A 【解析】 第 6 題,圖中①②兩層為地殼,地殼與地幔(圖中③層)的界面為莫霍面(圖中④)。 硅鎂層在地殼中的分布是連續(xù)的;軟流層存在于地幔(圖中③層)的上部。 第 7 題,人類賴 以生存的地理環(huán)境的空間范圍是生物圈。 8.讀地球內(nèi)部圈層示意圖,完成下列各題。 (1)地震發(fā)生時釋放出巨大的能量,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地震通過地震波向外釋放出能量 B.地球的內(nèi)能主要來源于太陽輻射 C.地震發(fā)生時,首先到達地面的是地震波中的橫波 D.發(fā)生在海洋中的強烈地震不會對人類產(chǎn)生危害 (2)圖中兩個不連續(xù)面A為________,B為________,地震波通過B界面時,波速變化有何特征? (3)填出圖中字母代表的圈層名稱:C________,D+E________,F(xiàn)+G________。 (4)自己設(shè)計圖例,并在圖中畫出巖石圈的范圍。 (5)如何推斷地球內(nèi)部各圈層的物質(zhì)是固態(tài)還是液態(tài)? 【答案】:(1)A (2)莫霍面 古登堡面 縱波傳播速度突然下降,橫波完全消失。 (3)地殼 地?!〉睾? (4)畫圖略(提示:軟流層以上部分)。 (5)由于縱波可以通過固體、液體傳播,而橫波只能通過固體傳播,由此可以判斷:地殼和地幔屬于固態(tài),外核可能為液態(tài)或熔融狀態(tài)。 【解析】: 第(1)題,地震發(fā)生時釋放出巨大能量,并以地震波的形式釋放出來。由縱波傳播速度快、橫波傳播速度慢可知,陸地上的人先感受到縱波,后感受到橫波。 第(2)(3)題,結(jié)合地球內(nèi)部圈層結(jié)構(gòu)及圖示各字母的位置可判斷各字母代表的名稱,明確B界面為古登堡面進而判斷地震波通過此界面時的波速變化特征。 第(4)題,巖石圈包含地殼和上地幔頂部,即軟流層以上的部分。 第(5)題,依據(jù)縱波和橫波的特點分析。 【能力提升】 讀云南魯?shù)榈卣鹳Y料,回答1~2題。 時間 2017年2月8日19時11分(北京時間) 震中位置 27.07N,103.36E(云南省昭通市魯?shù)榭h) 震源 10km 震級 里氏4.9級 1.魯?shù)榈卣鸬牡卣鸩▊鞯焦诺潜っ鏁r A.橫波速度突然增加B.縱波速度突然增加 C.橫波突然消失 D.縱波突然消失 2.魯?shù)榈卣鸬恼鹪次挥? A.地殼B.軟流層C.上地幔頂部D.下地幔 1、C 2、A 【解析】 1、古登堡面以下的外核可能是液態(tài)物質(zhì),地震波 S 波(橫波)不能傳播,突然消失,選 C。 2、震深10km,位于地殼(陸地平均33km)。選A。 讀地球圈層結(jié)構(gòu)示意圖,完成3~4題。 3.關(guān)于圖中各圈層的敘述,正確的是( ) A.A、B、C、D為地球外部圈層,C為生物圈 B.地球內(nèi)部圈層由E、F、G三部分組成 C.A、B、C、D、E共同形成了人類賴以生存的地理環(huán)境 D.地震波在F、G交界面上,傳播速度減為0 4.一般認為,可能是巖漿的主要發(fā)源地的是( ?。? A. 圖中C層B. 圖中G層 C. 軟流層D. 下地幔 3.C 4.B 【解析】 第3題,圖中A是大氣圈、B是生物圈、C是水圈、D是地殼、E和F為地幔、G是地核。A、B、C為地球外部圈層,地球內(nèi)部圈層由D、E、F、G四部分組成。橫波在F、G交界面上,傳播速度減為0。 第4題,一般認為,可能是巖漿的主要發(fā)源地的是軟流層.故選C。 地震波是人們了解地震的重要手段。下左圖為地震波典型時距曲線(時距曲線表示地震時縱波和橫波到達不同地震臺站所需的時間)。某此地震時,甲、乙、丙三地震臺站測得不同的震中距,并以此為半徑作成三個大小不同的圓(如下右圖),讀圖完成5~7題。 5.能穿過地核的波是 A.W1B.W2 C.W1和W2皆可D.兩者皆無法通過 6.若甲臺站測得縱波、橫波時距差為6分鐘,則甲臺站的震中距最接近 A.3000kmB.3500km C.4000kmD.4500km 7.依據(jù)甲、乙丙三地震臺站測得的震中距判斷,此次地震震中位于 A.①B.② C.③D.④ 5、C 6、D 7、C 【解析】 5、讀圖分析可知,傳播同樣的距離,W1用時長,說明其速度慢,應(yīng)該為橫波; W2用時短,說明其傳播速度快,應(yīng)該為縱波。地幔是固態(tài),縱波橫波都能通過,故A錯誤;縱波比橫波傳播速度快,縱波可以通過液體和固體,而橫波只能通過固體,故C錯誤;縱波比橫波破壞力大,故B正確;能通過地核的是W2,故D錯誤。故選C。 6、根據(jù)圖甲可知,在5000km距離時,縱波和橫波時距差為6分鐘;結(jié)合選擇項可知,4500 km最接近,故選D。 7、依據(jù)M、N、Q三地震臺測得的震中距判斷,此次地震震中應(yīng)位于圖乙三個圓的交匯處,即②點,故選C。 8.讀地球內(nèi)部圈層示意圖,回答下列問題。 (1)圖中甲、乙是地球內(nèi)部的兩個不連續(xù)面,其名稱分別是:甲__________,乙__________。 (2)當A地發(fā)生地震時,B、C、D、E、F五個觀測點都測到了A發(fā)出的地震波,B測得地震震級為8.3級,E測得的地震的震級為________級。對B、E兩點所測到的縱波波速進行比較,波速較快的是__________觀測點,造成兩地波速差異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請在圖中用斜線畫出接收不到橫波的區(qū)域。 【答案】(1)莫霍界面 古登堡界面 (2)8.3 E 縱波在地幔中的傳播速度要高于在地殼中的傳播速度,AE之間經(jīng)過了地幔,AB之間沒有經(jīng)過地幔?!? (3)過A點作地核這個小圓的切線,兩線之間部分為接收不到橫波的區(qū)域。(如下圖) 【解析】本題為地球內(nèi)部圈層分層的變式圖,只要正確掌握教材中“地震波速度與地球內(nèi)部構(gòu)造圖”,此題便可以迎刃而解了。地球內(nèi)部有兩個明顯的界面:一個在地面以下平均33千米處(指大陸部分),在這個界面下,縱波和橫波的傳播速度都明顯增加,這個界面叫莫霍面;另一個在地下2 900千米深處,在這里縱波傳播速度突然下降,橫波則完全消失,這個界面叫做古登堡面。我們以莫霍面和古登堡面為界,把地球內(nèi)部劃分為地殼、地幔和地核三個圈層。- 1.請仔細閱讀文檔,確保文檔完整性,對于不預覽、不比對內(nèi)容而直接下載帶來的問題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載的文檔,不會出現(xiàn)我們的網(wǎng)址水印。
- 3、該文檔所得收入(下載+內(nèi)容+預覽)歸上傳者、原創(chuàng)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檔原作者,請點此認領(lǐng)!既往收益都歸您。
下載文檔到電腦,查找使用更方便
9.9 積分
下載 |
- 配套講稿:
如PPT文件的首頁顯示word圖標,表示該PPT已包含配套word講稿。雙擊word圖標可打開word文檔。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檔作品中含有的國旗、國徽等圖片,僅作為作品整體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設(shè)計者僅對作品中獨創(chuàng)性部分享有著作權(quán)。
- 關(guān) 鍵 詞:
- 2018-2019學年高中地理 課時作業(yè)06 地球的結(jié)構(gòu) 湘教版必修1 2018 2019 學年 高中地理 課時 作業(yè) 06 地球 結(jié)構(gòu) 湘教版 必修
鏈接地址:http://m.zhongcaozhi.com.cn/p-61229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