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版高中語文 第四單元 大江東去 第14課 崔杼弒其君學案 語文版必修2.doc
《2018-2019版高中語文 第四單元 大江東去 第14課 崔杼弒其君學案 語文版必修2.doc》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2018-2019版高中語文 第四單元 大江東去 第14課 崔杼弒其君學案 語文版必修2.doc(15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wǎng)上搜索。
第14課 崔杼弒其君 學習目標 1.積累文言基礎知識,重點掌握文言虛詞和特殊句式。2.了解本文的故事情節(jié),體會敘事有條不紊的特點。3.學習晏子的智慧,了解我國史官秉筆直書的精神。 一、給下列加點的字注音 (1)間伐晉( ) (2)且于( ) (3)干掫( ) (4)反隊( ) (5)中股( ) (6)歃血( ) (7)叔孫還( ) (8)弒君( ) (9)莒子( ) (10)大史( ) (11)擗踴( ) 答案 (1)jin (2)jū (3)hn zōu (4)zhu (5)zhnɡ (6)sh (7)xun (8)sh (9)jǔ (10)ti (11)b 二、識記文中基礎知識 1.解釋下列加點詞的含義 (1)驟如崔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乃為崔子間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公逾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三踴而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到 (2)窺伺 (3)翻過 (4)頓足 2.寫出下列通假字及意義 (1)遂取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反隊,遂弒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陪臣干掫有淫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取”通“娶”,把女子接過來成親 (2)“隊”通“墜”,掉下來 (3)“干”通“捍”,捍衛(wèi) 3.寫出下列加點詞的古義 (1)君之臣杼疾病 古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義:病(總稱)。 (2)臣君者,豈為其口實 古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義:假托的理由;可以利用的借口。 答案 (1)病重。疾,病。病,病得很厲害。(2)吃喝。 4.解釋下列加點詞的意義 (1)焉 (2)而 (3)其 (4)以 答案 (1)代詞,代“齊棠公”/代詞,代“棠姜”/表反問,怎能/兼詞,相當于“于此” (2)連詞,表順承/連詞,卻,表轉(zhuǎn)折/連詞,表修飾 (3)語氣副詞,表示反問語氣,相當于“難道”/語氣副詞,表示委婉語氣,相當于“還是”/語氣副詞,表示猜測語氣,相當于“大概,差不多” (4)介詞,用/動詞,帶領/連詞,相當于“而”,表修飾 5.掌握下列加點詞語的活用類型,并寫出其含義 (1)東郭偃臣崔武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見棠姜而美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公鞭侍人賈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侍人賈舉止眾從者而入,閉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死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名詞用作動詞,做……的家臣 (2)形容詞的意動用法,以……為美 (3)名詞用作動詞,鞭打 (4)使動用法,使……止,阻止 (5)為動用法,為……而死 6.翻譯下列文中的句子 (1)莊公通焉,驟如崔氏。 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君死,安歸?君民者,豈以陵民? 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齊莊公和棠姜私通,屢次去崔杼家。 (2)君主死了,我到哪里去呢?作為百姓的君主,難道是借以高居于百姓之上的嗎? 三、名言警句 《左傳》名句 (1)多行不義必自斃。 (2)修己而不責人。 (3)有服章之美謂之華,有禮儀之大謂之夏。 (4)言以載事,而文以飾言。 (5)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 (6)居安思危,思則有備,有備無患。 一、作者簡介 左丘明(約前502—約前422),春秋末期魯國都君莊(今山東省肥城市)人,姓丘,名明,因其父任左史官,故稱左丘明。春秋末期史學家、文學家、思想家、散文家、軍事家。與孔子同時或者比孔子年齡略長些。他被譽為“文宗史圣”“經(jīng)臣史祖”“百家文字之宗、萬世古文之祖”,成為中國史家的開山鼻祖。 依《春秋》著成了中國古代第一部記事詳細、議論精辟的編年史《左傳》(又稱《左氏春秋》),又作現(xiàn)存最早的一部國別史《國語》。 二、背景展示 這起弒君事件發(fā)生在魯襄公二十五年的齊國。大臣崔杼擁立太子姜光當了齊國的君主(稱為齊莊公),使他掌握了齊國的政權,但齊莊公只是崔杼手中的一個傀儡。莊公即位后, 崔杼即殺了齊大夫高厚且兼并其家產(chǎn),崔杼奪取已死的棠公的妻子棠姜為妻, 齊莊公又和棠姜淫亂, 崔杼怨恨在心,公然殺了齊莊公,而且接連殺了三個秉筆直書的太史。 三、文學常識 《左傳》 《左傳》又名《左氏春秋》,是我國最早的編年體史書。全書共60卷,記載了從魯隱公元年(前722年)至魯?shù)抗哪?前464年)二百五十余年間各國的政治、軍事、外交等有關活動及重大事件[其敘事更至于悼公十四年(前454年)]。其內(nèi)容包括天文歷法、政治制度、社會經(jīng)濟等各個方面,是我國研究先秦歷史的重要文獻。 文白對譯 課堂導語 “不虛美,不隱惡”一直是史官們恪守的原則。秉筆直書,堅守真理,他們用自己的鮮血和生命在捍衛(wèi)史冊的尊嚴。發(fā)黃的歷史中,有他們無聲的吶喊和堅持,今天我們要學習的《崔杼弒其君》就是史官們以生命為代價記載下來的故事,下面讓我們一起來學習,看看史官們是如何秉筆直書的。 閱讀課文,梳理故事情節(jié),根據(jù)圖中提示,將文中人物的行為概括出來,填在圖中橫線處。 答案?、偃⑻慕、谠O計弒君?、鄄凰谰y?、軞⑻? 1.請結合文章內(nèi)容,概括并分析崔杼具有怎樣的性格特征。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忍辱含羞,漸生弒心。以“稱疾不視事”引誘,暗中布局;時機一到,心狠手毒。雖弒君有理,但在當時行之不義(弒君被視為犯上作亂),所以,他唯恐真相敗露,亮了家丑,擔了罪名。當太史記下真相,崔杼把他殺了,太史的兄弟再記時,他又連殺兩人。直到太史三弟不懼生死仍然直書時,他才意識到正義是壓不住的,只好作罷。這說明他弒君理直卻心虛,同樣不得人心。 (2)知人善用,深謀遠慮。對晏子的“不死”“不行”“不歸”,既“舍之”,又用之。他留用晏子,是因為晏子“民之望也”,可以其“得民”,穩(wěn)固自己的地位。 2.這段歷史,是歷史上有名的“晏子不死君難”,它表現(xiàn)了晏子的聰明、耿介、忠誠與正直。仔細品讀晏子的言行,說說晏子是怎樣的一個人。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枕尸股而哭”“三踴而出”,可見他對莊公之死哀之痛之,但并不敬之頌之,護之效之,因為莊公不是“為社稷死”,而是“為己死”。他信守為國家謀利,為百姓造福的原則,而不唯國君,所以他成為“民之望”。他對崔杼弒君是不滿的,但又“乃歃”為其所用,更多考慮的是以社稷的大局為重。這些都表明晏子是一位視國家利益高于一切的賢臣。當然,晏子在崔杼弒君之后的言行,也不無勉從虎穴的機變,這是晏子一貫的智慧。 3.崔杼為什么殺死太史?又為什么對第四位太史“舍之”?南史氏“執(zhí)簡以往”,用意何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崔杼不愿在歷史上留下弒君的罪名,因而殺死太史。但他感到正直的史官是殺不絕的,故“舍之”。南史氏唯恐沒有人再敢直書其事,故“執(zhí)簡以往”。 犧牲了三條人命,并且在還有若干個人待死的情況下,才保住了一段真實的歷史。有人說這不值得,有人說歷史的尊嚴不能褻瀆,這樣做是值得的。對此,你的觀點是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示例)作為史官,一家三口被殺卻毫不動搖,甚至感動了南史氏一干人等,這種精神可以說是史家的傳統(tǒng)。中國的史官向來重視秉筆直書,為了做到這一點,史學家們往往不避諱,不避嫌,不惜犧牲自己,也要保持歷史的真實。本文的最后一段文字在我國歷史上可謂字字千鈞,雖然不足50個字,卻將我國古代史官高尚的職業(yè)道德修養(yǎng)和操守寫了出來,足見我國古代史官的偉大與崇高。 描繪人物窮形盡相 《崔杼弒其君》這篇文章所涉及的人物,大都刻畫得形象逼真,個性突出,如齊莊公的荒淫、昏聵,崔杼的專橫跋扈、好色,晏子的機敏忠正、善于辭令,太史的耿直,賈舉的賣主求榮、挾怨報私,都得以充分地展現(xiàn)。 技巧點撥 寫作中描寫人物要注意以下幾點: (1)在矛盾沖突中顯示人物的性格品質(zhì),如課文通過君臣矛盾、主仆矛盾、臣子間的矛盾等,來展現(xiàn)人物的形象。 (2)調(diào)動各種藝術手法,如正面描寫與側面烘托,詳寫與略寫,動作描寫與語言描寫,場面描寫與細節(jié)描寫等,多角度多側面地寫出立體的、豐滿的人物形象。 (3)同一情境,篩選典型。描述在同一情境下的多個人物的不同反應。單一情境其實很多,比如:考試試卷發(fā)下來的時候,人們在站臺上等車的時候,上課時老師離開的時候,等等。多個人物的反應重在“不同”,選取不同的典型人物,選取能夠體現(xiàn)人物不同個性的不同反應,是在一篇作文中成功描寫多個人物的關鍵。 遷移運用 寫一段文字,描寫一個人物,注意突出人物的個性,100字左右。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示例)下一節(jié)課是體育課,我們檢測50米跑。滿臉氣憤的她被分在了女生實力最強的一組。只聽見槍聲一響,這個野蠻姑娘就如離弦之箭,向前沖去。她身子向前傾斜著,腳步很有彈性,雙臂前后擺動,步子越邁越快,到了終點線,她頭一抬,胸一挺,取得了第一名。我用力鼓掌,她沖我一笑,早已忘記了早讀挨老師批評的煩惱。 一、課本素材 點擊文本 齊莊公與大臣崔杼妻通奸,不但公然“驟如崔氏”(經(jīng)常到崔杼家里去幽會),而且還公開污辱崔杼,將崔杼的帽子隨意賜給別人。崔杼趁莊公入室幽會之機,“閉門”“甲興”,拒絕“請盟”(饒命),令衛(wèi)兵箭射爬墻欲逃的莊公,使其墜地摔死。崔杼隨即立景公為君,自立為相,操攬大權。不料史官如實記下了“崔杼弒其君”這一大逆不道的史實,崔杼大怒,殺之。史官的兩個弟弟繼續(xù)這樣記載,接連被殺。史官的三弟再記,懾于正義與英勇,崔杼只好作罷。三條生命,四個人前赴后繼(還有一位“南史氏”“執(zhí)簡以往”),才保住了這段歷史的真實。 運用示例 你可曾看到山陰道上雖腳步踉蹌卻仍埋首前行的探索者?你可曾看到汪洋海上雖船身起伏卻仍劈波斬浪的航海家?他們雖歷盡險阻卻仍堅守自我,縱滄海桑田,花落燕歸,卻不忘自己心中的那盞燈火。 面對崔杼的淫威,史官和他的弟弟們秉筆直書,用生命捍衛(wèi)歷史的尊嚴,這是堅守自我、恪盡職守、寧死不屈的民族脊梁的代表,是傳統(tǒng)文化中最寶貴的精神財富。 二、課外素材 國家與玫瑰 盡管歷史充滿殘酷,但它又是那么多情。第一個故事發(fā)生在古羅馬時期。當羅馬軍隊帶著葡萄的種子到達位于高盧的博訥(今法國博訥)時,發(fā)現(xiàn)這里充沛的陽光與肥沃的礫石土地特別適合種植葡萄,于是他們便和當?shù)剞r(nóng)民一樣,邊種植葡萄邊釀酒。3年后,當軍隊要開拔時,有近半的士兵留了下來,因為這里的葡萄美酒俘獲了他們的“芳心”。為此,查理曼大帝后來不得不頒布法令,禁止軍隊經(jīng)過博訥。在臨終時,他還說:“羅馬帝國靠葡萄酒而昌盛,又因葡萄酒而毀于一旦。” 第二個故事是關于“巴黎玫瑰”的。1942年5月,當?shù)萝娺M駐巴黎時,賣花姑娘洛希亞看到平時生意興隆的花店竟然沒有一個人來買花,心里十分難受。她不是擔心凋敝的生意,而是擔心大家淪落的生活。于是,她將店里所有的玫瑰花和她從別人店里買來的玫瑰花一起打包,送給左鄰右舍。 洛希亞的行為感動了大家。第二天早晨,駐扎在香榭麗舍大街的德軍發(fā)現(xiàn),幾乎所有的巴黎女人都手捧鮮花,面帶笑容,眼里沒有一絲絕望的神情。 當時法新社記者以“玫瑰花的早晨”為題報道此事,給了遠在倫敦的戴高樂將軍和戰(zhàn)士們極大的鼓舞。10年后,戴高樂還專門找到了洛希亞,并且將她稱為“巴黎的玫瑰”。 選材感言 所有帝國終會灰飛煙滅,只有生活永遠細水長流。 這是兩個意味深長的故事。前者告訴我們,平民的生活愿望征服了政治野心。后者則表明,即使槍炮壓倒了玫瑰,生活仍是可以選擇的,人們一樣可以選擇站在玫瑰那邊。戰(zhàn)爭可以摧毀我們的美好生活,卻不能摧毀我們對美好生活的無限向往?;赝祟悮v史,千百年來,我們守望的不只是愛,還有幸福。當政治野心橫行無忌,奪走我們之所愛,奪走我們之幸福,那些被人高歌的偉大事業(yè)也就失去了存在的意義與價值。 《左傳》委婉語與中華民族重禮的特征 先秦典籍《左傳》中的辭令極具時代特色,其中用了很多委婉語,這種委婉含蓄的語言風格體現(xiàn)出了中華民族重禮的傳統(tǒng)和特征。 卑己尊人 《左傳》中體現(xiàn)卑己尊人特點的地方很多。首先是人和人之間用特定的稱謂。《左傳》辭令當中,敬稱和謙稱名目繁多,隨著談話者的身份地位和交際場合的變化而不斷變換。敬稱如“君”“吾子”“執(zhí)事”等;謙稱如“寡君”“小人”“下臣”等?!蹲髠髻夜辍窢T之武退秦師的辭令中出現(xiàn)了多處“君”,如“若亡鄭而有益于君,敢以煩執(zhí)事”,“越國以鄙遠,君知其難也”?!熬陛^早的涵義為發(fā)號者、治人者,稱對方為“君”突出的是他具有的權力?!皥?zhí)事”“從者”和“執(zhí)政”是外交場合中下級對上級的稱謂,如《左傳昭公二十年》衛(wèi)侯對齊公孫青曰:“草莽之中,不足以辱從者?!薄皥?zhí)政”是以所掌政務轉(zhuǎn)喻掌政務之人,突出的也是他的權力。敬稱還常用“子”或“吾子”,是古代對有學問的男子的美稱,如《左傳僖公十五年》記有“二三子何其戚也!” 稱呼對方用敬稱,稱呼自己則用謙稱,例如諸侯使者與他國國君對話,自稱用“孤、寡、不穀”,“孤”意思是不得眾,“寡”指的是寡德,“不穀”指不善,都是一種謙稱?!蹲髠髑f公十一年》記有“孤實不敬,天降之災,又以為君憂,拜命之辱”;《左傳宣公十二年》有“不穀不德而貪,以遇大敵,不穀之罪也”。常用的謙稱還有“臣”“下臣”等,甲骨文、金文的“臣”似豎目之形,本義指奴隸。下級對上級自稱臣,是用其俯首聽命的象征意義以示謙。例如《左傳哀公十五年》:“且臣聞之曰:‘事死如事生,禮也?!薄跋鲁肌保瑒t是比“臣”更謙卑的說法。 留有余地 《左傳》辭令常用弦外之音來表達請求、假設等語氣,如《左傳僖公三十三年》中,(鄭穆公)使皇武子辭焉,曰:“吾子淹久于敝邑,唯是脯資、餼牽竭矣,為吾子之將行也,鄭之有原圃,猶秦之有具圃也,吾子取其麋鹿,以間敝邑,若何?”以糧資缺乏為由遣逐對方來暗示已經(jīng)知道對方將要來襲的企圖。再如《左傳僖公四年》:“昭王之不復,君其問諸水濱?!敝苷淹跄险鞒鴷r在漢水被當?shù)厝嗽O計淹死,多年后再提這事,只能回答“您還是到水邊問問吧”,言外之意是與我們無關。 之所以用弦外之音,是為了避免直接說出尷尬之事,如《左傳僖公三十三年》:“公使陽處父追之,及諸河,則在舟中矣。釋左驂,以公命贈孟明。孟明稽首曰:‘君之惠,……使歸就戮于秦,寡君之以為戮,死且不朽。若從君惠而免之,三年將拜君賜?!边@里的“拜君賜”意思是回來報仇,不直接說出本意,而是留有一定的余地。又如《左傳僖公二十八年》晉楚城濮之戰(zhàn)中:“子玉使斗勃請戰(zhàn),曰:‘請與君之士戲,君馮軾而觀之,得臣與寓目焉?!瘯x侯使欒枝對曰:‘寡君聞命矣。楚君之惠,未之敢忘,是以在此。為大夫退,其敢當君乎?既不獲命矣,敢煩大夫謂二三子:‘戒爾車乘,敬爾君事,詰朝將見。’”雙方用“戲”“觀之”“寓目”等極為含蓄的說法來談戰(zhàn)爭。(摘自《光明日報》,有改動) 讀后啟悟 《左傳》辭令中的委婉語誕生于春秋特定時代,表現(xiàn)形式多樣,內(nèi)容豐富,異彩紛呈。委婉謙恭、鋒藏不露構成了辭令中委婉語的主基調(diào),盡顯其措辭據(jù)禮、從容儒雅的君子風范。在此之外,也有些委婉語顯得溫婉柔順,但又不卑不亢,是一種最富有時代精神而又最符合實際斗爭需要的辭令藝術,而大量賦詩引詩這類頗有文化意蘊的委婉語中又體現(xiàn)出辭令典美博奧、寓意深刻的語言特色。本文從“卑己尊人”“留有余地”兩個方面揭示委婉語所體現(xiàn)出來的中華民族重禮的傳統(tǒng)和特征。 1.[名句]學如不及,猶恐失之?!墩撜Z》 [譯文]學習知識時生怕追不上,追上了又害怕再失去。 2.[名句]人而不學,其猶正墻面而立?!渡袝? [譯文]人如果不學習,就像面對墻壁站著,什么東西也看不見。 3.[名句]知而好問,然后能才?!盾髯印? [譯文]聰明的人還一定得勤學好問才能成才。 4.[名句]學之廣在于不倦,不倦在于固志?!獣x葛洪 [譯文]學問的淵博在于學習時不知道厭倦,而學習不知厭倦在于有堅定的目標。 一、基礎知識檢測 1.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項是( ) A.遂取之 B.公逾墻,又射之,中股,反隊 C.其弟又書,乃舍之 D.旦日不可不蚤自來謝項王 答案 C 解析 A項“取”通“娶”。B項“隊”通“墜”。D項“蚤”通“早”。 2.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用法與例句相同的一項是( ) 例句: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A.見棠姜而美之 B.公鞭侍人賈舉 C.東郭偃臣崔武子 D.侍人賈舉止眾從者而入,閉門 答案 A 解析 A項與例句均為形容詞的意動用法,以……為美。B項名詞用作動詞,鞭打。C項名詞用作動詞,做……的家臣。D項動詞使動用法,使……止,阻止。 3.下列句子中,“而”字的用法相同的一組是( ) A. B. C. D. 答案 B 解析 B項都是連詞,表修飾。A項連詞,表順承/連詞,表轉(zhuǎn)折。C項連詞,表并列/連詞,表修飾。D項連詞,表順承/連詞,表轉(zhuǎn)折。 4.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用法與現(xiàn)代漢語相同的一項是( ) A.君之臣杼疾病,不能聽命 B.臣君者,豈為其口實 C.公與大夫及莒子盟 D.備他盜之出入與非常也 答案 C 解析 A項古義:病重。今義:病(總稱)。B項古義:吃喝。今義:假托的理由;可以利用的借口。D項古義:意外變故。今義:異乎尋常的;特殊的。副詞,十分;極。 5.在下面一段文字橫線處補寫恰當?shù)恼Z句,使整段文字語意完整連貫,內(nèi)容貼切,邏輯嚴密。每處不超過15個字。 儒家幸福觀主要體現(xiàn)在關于人生理想的論述當中,其特點一是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是社會幸福重于個人幸福??鬃邮菍τ谖镔|(zhì)享受與精神快樂兩相兼顧的人,但更重視后者。他的學生顏回,日子過得很苦,但是“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鬃訉@種幸福觀極為贊許。但是,這種幸福觀錯在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發(fā)展到極端,就是禁欲主義。道家幸福觀主張對物質(zhì)財富、生死壽夭等都持淡泊態(tài)度,注重人之本性的內(nèi)心的幸福,對于儒家幸福觀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示例)①精神快樂重于物質(zhì)享受 ②把物質(zhì)享受與精神快樂對立起來?、凼且环N補充 解析 解答此題,可在初步感知大體內(nèi)容的基礎上,結合具體語境,根據(jù)上下文的句子結構、邏輯順序等來分析推理。第①空,要與特點二在表達內(nèi)容和形式上形成對應;第②空,是結合顏回清苦的生活與快樂的提煉;第③空,是對道家幸福觀與儒家幸福觀的關聯(lián)理解。 6.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鴻門宴》中,形容秦王殺人如麻,有虎狼之心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唐太宗有一句名言“以人為鑒,可以知得失”。由此我們可以聯(lián)想到《論語》中孔子的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日本某些反華勢力,擅自篡改歷史教科書,結果招致了國內(nèi)外有識之士的一致反對,弄得眾叛親離,正應了孟子的那句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殺人如不能舉 刑人如恐不勝 (2)擇其善者而從之 其不善者而改之 (3)得道者多助 失道者寡助 二、課內(nèi)閱讀強化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題目。 晏子立于崔氏之門外,其人曰:“死乎?”曰:“獨吾君也乎哉,吾死也?”曰:“行乎?”曰:“吾罪也乎哉,吾亡也?”曰:“歸乎?”曰:“君死,安歸?君民者,豈以陵民?社稷是主。臣君者,豈為其口實?社稷是養(yǎng)。故君為社稷死,則死之;為社稷亡,則亡之。若為己死而為己亡,非其私昵,誰敢任之?且人有君而弒之,吾焉得死之,而焉得亡之?將庸何歸?”門啟而入,枕尸股而哭。興,三踴而出。人謂崔子:“必殺之!”崔子曰:“民之望也,舍之,得民?!? 叔孫宣伯之在齊也,叔孫還納其女于靈公,嬖,生景公。丁丑,崔杼立而相之,慶封為左相,盟國人于大宮,曰:“所不與崔、慶者——”晏子仰天嘆曰:“嬰所不唯忠于君、利社稷者是與,有如上帝!”乃歃。辛巳,公與大夫及莒子盟。 大史書曰:“崔杼弒其君?!贝拮託⒅?。其弟嗣書而死者二人。其弟又書,乃舍之。南史氏聞大史盡死,執(zhí)簡以往。聞既書矣,乃還。 7.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 A.豈以陵民 陵:欺壓 B.叔孫還納其女于靈公 納:獻 C.興,三踴而出 興:起來 D.所不與崔、慶者 與:和、跟 答案 D 解析 與:親附,站在……一邊。 8.下列對于“而”的用法的判斷,不正確的一項是( ) A.若為己死而為己亡 連詞,表并列 B.且人有君而弒之 連詞,表順承 C.門啟而入 連詞,表順承 D.枕尸股而哭 連詞,表修飾 答案 B 解析 “而”,連詞,表轉(zhuǎn)折。 9.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 A.臣君者,豈為其口實 臣:做臣子 B.非其私昵,誰敢任之 私昵:寵幸、親近 C.公與大夫及莒子盟 盟:結盟 D.其弟嗣書而死者二人 嗣書:接著(這樣)寫 答案 B 解析 私昵:形容詞用作名詞,寵幸、親近的人。 10.選文最后一段表現(xiàn)了太史怎樣的精神品質(zhì)?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太史如實記載“崔杼弒其君”這一事實,表現(xiàn)了太史秉筆直書的精神,為了做到這一點,史家們往往不避諱,不避嫌,不惜犧牲自己。 11.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故君為社稷死,則死之;為社稷亡,則亡之。 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大史書曰:“崔杼弒其君?!贝拮託⒅? 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所以如果君主為國家而死,那么作為臣子就應該為他而死;君主為國家而逃亡,那么臣子也應該隨他逃亡。 (2)太史在史書上寫道:“崔杼殺了他的國君。”崔子殺了太史。 三、課外閱讀拓展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題目。 崔杼與慶封謀殺齊莊公。莊公死,更立景公,崔杼相之。 慶封又欲殺崔杼而代之相,于是諑崔杼之子,令之爭后。崔杼之子相與私哄。崔杼往見慶封而告之。慶封謂崔杼曰:“且留,吾將興甲以殺之?!币蛄畋R滿嫳興甲以誅之。盡殺崔杼之妻子及支屬,燒其室屋,報崔杼曰:“吾已誅之矣?!贝掼虤w,無歸,因而自絞也。 慶封相景公,景公苦之。慶封出獵,景公與陳無宇、公孫灶、公孫蠆誅封。慶封以其屬斗,不勝,走如魯。齊人以為讓,又去魯而如吳,王予之朱方[注]。荊靈王聞之,率諸侯以攻吳,圍朱方,拔之。得慶封,負之斧質(zhì),以徇于諸侯軍,因令其呼之曰:“毋或如齊慶封,弒其君而弱其孤,以亡其大夫?!蹦藲⒅?。 黃帝之貴而死,堯舜之賢而死,孟賁之勇而死,人固皆死。若慶封者,可謂重死矣。身為戮,支屬不可以見,行忮之故也。凡亂人之動也其始相助后必相惡為義者則不然始而相與久而相信卒而相親后世以為法程。(選自《呂氏春秋慎行》) 注 朱方:地名。 12.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 A.凡亂人之動也/其始相助/后必相惡/為義者則不然/始而相與/久而相信/卒而相親/后世以為法程 B.凡亂人之動也/其始相助/后必相惡為義者/則不然始而相與/久而相信/卒而相親/后世以為法程 C.凡亂人之動也/其始相助后/必相惡為義者/則不然/始而相與/久而相信/卒而相親/后世以為法程 D.凡亂人之動也其始/相助后/必相惡/為義者則不然/始而相與/久而相信/卒而相親/后世以為法程 答案 A 13.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 A.妻子,古漢語一字一義,指妻和子?,F(xiàn)代是指男女結婚后,對女方的稱謂,與“丈夫”相對應。中國古時對他人稱自己的妻子多以“拙荊”或“內(nèi)人”來稱呼。 B.諸侯是古代中央政權所分封的各國國君的統(tǒng)稱。周代分公、伯、侯、子、男五等。周制,諸侯名義上須服從王室的政令,向王室朝貢、述職、服役,以及出兵勤王等。 C.斧質(zhì),是古代一種酷刑。殺人時,置人于鐵砧上,以斧斫之。質(zhì),通“锧”,刑具,殺人時作墊用的砧板。后喻指受刑。 D.堯舜是古史傳說中的兩位圣明君主,遠古部落聯(lián)盟的首領。堯,亦稱唐堯。舜,又稱虞舜?!皥蛩础背蔀槭ト嗣髦鞯拇Q。 答案 B 解析 應是“周代分公、侯、伯、子、男五等”。 14.下列對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A.崔杼與慶封的交往是小人之間的勾結和利用。 B.魯國由于荊靈王的干涉而趕走了慶封。 C.崔杼因家破人亡而自殺身死。 D.按照大義行事的人才會有真正的友誼。 答案 B 解析 文中“齊人以為讓”是說由于“齊人”的干涉,魯國才趕走了慶封。 15.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慶封以其屬斗,不勝,走如魯。 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身為戮,支屬不可以見,行忮之故也。 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慶封率領他的部下進行抵抗,不能取勝,逃到了魯國。 (2)自身被殺戮,家族不能保全,這都是由于他作惡的緣故啊。 參考譯文 崔杼和慶封合謀殺了齊莊公。莊公死后,(兩人)又改立景公,崔杼輔佐他。 慶封又想殺掉崔杼而取代他做相國,于是挑撥崔杼的兒子們,讓他們爭奪繼承權。崔杼的兒子們私下相互爭斗。崔杼前去見慶封,并告訴他這件事。慶封對崔杼說:“你暫且等一下,我將派兵去殺掉他們?!庇谑桥杀R滿嫳調(diào)動軍隊去討伐他們,把崔杼的妻子兒女及宗族全都殺了,燒了他們的房子,回來報告崔杼說:“我已經(jīng)殺掉他們了?!贝掼袒厝?,無家可歸,于是上吊自殺了。 慶封當了景公的相國,景公感到非常痛苦。一次,慶封出去打獵,景公聯(lián)合陳無宇、公孫灶、公孫蠆去討伐慶封。慶封率領他的部下進行抵抗,不能取勝,逃到了魯國。齊國人用這件事作理由責備魯國,慶封又離開魯國到了吳國,吳王送給他朱方作為封地。楚靈王聽說了這件事,率領諸侯攻打吳國,包圍朱方,攻克了那里。楚王俘虜了慶封,讓他背著斧質(zhì)這樣的刑具在諸侯軍中示眾,又命令他喊叫道:“不要像齊國的慶封那樣,殺害他的國君,欺凌君王的遺孤,來(逼迫)齊國的大夫自殺。”于是殺掉了他。 黃帝這樣尊貴,但還是死了;堯、舜這樣賢明,但還是死了;孟賁這樣勇敢,也還是死了,人本來都是要死的。像慶封這樣的人,可以說是該死兩次了。自身被殺戮,家族不能保全,這都是由于他作惡的緣故啊。大凡作亂的人的行為,開始時互相幫助,到后來必然互相憎惡。按照大義行事的人就不是這樣,(他們)開始時互相合作,時間長了就彼此相信,最后相互親近,后世把他們作為效法的榜樣。- 配套講稿:
如PPT文件的首頁顯示word圖標,表示該PPT已包含配套word講稿。雙擊word圖標可打開word文檔。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檔作品中含有的國旗、國徽等圖片,僅作為作品整體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設計者僅對作品中獨創(chuàng)性部分享有著作權。
- 關 鍵 詞:
- 2018-2019版高中語文 第四單元 大江東去 第14課 崔杼弒其君學案 語文版必修2 2018 2019 高中語文 第四 單元 14 崔杼弒 君學案 語文版 必修
裝配圖網(wǎng)所有資源均是用戶自行上傳分享,僅供網(wǎng)友學習交流,未經(jīng)上傳用戶書面授權,請勿作他用。
鏈接地址:http://m.zhongcaozhi.com.cn/p-62513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