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屆高考地理一輪復習 第六講 冷熱不均引起大氣運動練習 新人教版.doc
《2019屆高考地理一輪復習 第六講 冷熱不均引起大氣運動練習 新人教版.doc》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2019屆高考地理一輪復習 第六講 冷熱不均引起大氣運動練習 新人教版.doc(8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上搜索。
第六講 冷熱不均引起大氣運動 (2015高考浙江卷)逆溫是在一定條件下出現的氣溫隨高度上升而升高的現象。某校氣象興趣小組在十月下旬晴朗的夜晚對我國南方山區(qū)谷地進行逆溫測定。下圖為該小組多次觀測所得的逆溫時空變化平均結果。完成1~2 題。 1.下列關于該地逆溫特征的描述,正確的是( ) A.逆溫強度近地面較大,向上減小 B.逆溫強度午夜達到最大,后減弱 C.逆溫現象日落前出現,日出前消失 D.強逆溫前半夜增速慢,后半夜降速快 2.造成逆溫層上界峰值在時間上滯后于強逆溫層上界峰值的主要原因是( ) A.大氣吸收地面輻射存在晝夜差異 B.大氣散射反射在高度上存在差異 C.空氣上下熱量傳遞存在時間差異 D.下墊面反射率在時間上存在差異 解析:圖中顯示了我國南方山區(qū)谷地10月下旬的逆溫數據。第1題,根據圖中數據來看,50米以下的近地面地區(qū)大多數是強逆溫區(qū),是山坡空氣冷卻下沉所致,近地面較大,海拔越高則越小,A選項正確;根據圖來看,逆溫強度午夜時分并沒有達到最大,B選項錯誤;10時左右,該地早已日出,而逆溫層仍然存在,C選項錯誤;根據圖示數據,強逆溫前半夜斜率大,增速快,D選項錯誤。第2題,造成逆溫層上界峰值在時間上滯后于強逆溫層上界峰值的主要原因是空氣上下熱量傳遞存在時間差異,C選項正確。 答案:1.A 2.C 3.(2018棗莊調研)某城市是我國重要的鋼鐵、化學工業(yè)基地,該城市的布局如下圖所示。運用熱力環(huán)流原理判斷,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該城市居民發(fā)現大氣污染現象晚上較嚴重 B.一年中晴天的日子比過去多 C.該城市居民發(fā)現大氣污染現象白天較嚴重 D.大氣污染情況白天、晚上差不多 解析:選C。白天山坡溫度上升快,所以山坡氣流上升,污染物被帶到住宅區(qū),所以居民發(fā)現白天的大氣污染較嚴重。大氣污染嚴重,空氣中的凝結核增多,所以晴天較以前減少。 (2016高考江蘇卷)2016年1月24日,一股強大的寒潮影響我國。下圖為該日8時亞洲部分地區(qū)海平面氣壓形勢圖。讀圖,回答4~5題。 4.此時我國( ) A.各地均受強大高壓脊控制 B.北方普遍降溫降雪 C.三亞風力大于昆明 D.北京、上海風向基本相同 5.該日上海氣溫比成都低的原因是( ) A.無高大山脈阻擋,受寒潮影響大 B.瀕臨海洋,受到海洋影響 C.緯度更高,正午太陽高度小 D.冷鋒過境,降溫明顯 解析:第4題,從圖中可以看出我國西南和東北大部分地區(qū)并不都是受高壓脊控制,A錯誤;此時我國北方大部分地區(qū)在高壓控制下,降水較少,B錯誤;三亞比昆明的等壓線稀疏,所以風力比昆明小,C錯誤;根據等壓線的方向可以判斷北京和上海的風向,兩地的等壓線分布差不多,所以風向基本相同。第5題,上海處于長江中下游平原地區(qū),北方沒有山脈的阻擋,寒冷氣流可以直接到達,受寒潮影響較大;成都地處四川盆地,北部有高大山脈阻擋,受寒潮影響小,所以上海氣溫比成都低。 答案:4.D 5.A 6.(2018天津南開區(qū)模擬)運用大氣熱力作用及地形的相關知識,解釋青藏地區(qū)“一年無四季,一日見四季”的原因。 解析:首先明確“一年無四季,一日見四季”的含義,然后從緯度、地形、海拔以及大氣熱力作用(保溫作用和削弱作用)角度分析即可。 答案:“一年無四季”指氣溫年較差小。原因:冬季由于所處緯度較低,接受的太陽輻射較多。同時,東西向的高大山脈,阻擋了北方冷空氣的入侵,所以氣溫下降不劇烈;夏季由于海拔高,空氣稀薄,大氣逆輻射弱,風速較大,熱量散失快,所以夏季氣溫不高。 “一日見四季”指氣溫日較差大。原因:白天太陽輻射強烈,大氣對太陽輻射的削弱作用弱,地表升溫快;夜晚,由于空氣稀薄,大氣對地面的保溫作用弱,地表散熱快,氣溫低。 一、選擇題(每小題4分,共44分) (2018武漢聯考)地表凈輻射是地表通過短波、長波輻射過程得到的凈能量,大致是單位時間、單位面積地面吸收的太陽輻射、大氣逆輻射與地面輻射之間的差額。下圖為我國部分省區(qū)地表凈輻射年內變化圖。據此完成1~3題。 1.與地表凈輻射季節(jié)變化關系最密切的地理要素是( ) A.日照時數 B.氣溫年較差 C.氣溫日較差 D.降水量的季節(jié)變化 2.冬季,對西藏和黑龍江地表凈輻射差異影響較小的因素是( ) A.太陽高度 B.晝長 C.海拔 D.地表植被 3.湖南省5、6月份地表凈輻射較小的主要原因是( ) A.太陽輻射弱 B.陰雨天氣多 C.地面輻射強 D.白晝較短 解析:第1題,根據題干信息可知,地表凈輻射受到太陽輻射、地面狀況、大氣狀況的共同影響,從示意圖看地表凈輻射的季節(jié)變化較為明顯,西藏的地表凈輻射季節(jié)變化較小,黑龍江和內蒙古的地表凈輻射季節(jié)變化較大,結合所學知識可知黑龍江和內蒙古的氣溫年較差大,西藏的氣溫年較差小,因此與地表凈輻射季節(jié)變化關系最密切的地理要素是氣溫年較差,B對;題干中強調的是“季節(jié)變化”,與氣溫日較差關系不大,C錯;降水量的季節(jié)變化與季風關系密切,和地表凈輻射季節(jié)變化關系不大,D錯。第2題,西藏和黑龍江的緯度差異較大,冬季兩地的太陽高度和晝長相差較大,造成地表凈輻射差別大;西藏海拔比黑龍江高,大氣對太陽輻射的削弱作用弱,冬季獲得的地表凈輻射大于黑龍江;冬季,西藏和黑龍江氣溫均較低,地表植被均枯萎,對地表凈輻射的影響較小。第3題,依據地表凈輻射的含義判斷其較小的原因是太陽輻射弱或是地面輻射強,再結合時間“5、6月份”判斷湖南省在5、6月份受準靜止鋒的影響,處于梅雨季節(jié),降水較多,大氣的削弱作用強,地表凈輻射較小。 答案:1.B 2.D 3.B (2018江門模擬)在天氣晴朗時,珠峰頂常飄浮著形似旗幟的乳白色煙云,這就是珠峰旗云。旗云是由對流性積云形成,可根據其飄動的位置和高度來推斷峰頂風力的大小。因此,珠峰旗云又有“世界上最高的風向標”之稱,讀下圖旗云,完成4~5題。 4.峰頂對流運動的直接熱源主要是( ) A.陽坡冰雪帶 B.陽坡巖石裸露帶 C.陰坡冰雪帶 D.陰坡巖石裸露帶 5.產生旗云的時間段落主要集中在當地時間( ) A.8-11時 B.11-15時 C.15-18時 D.20-24時 解析:第4題,冰雪的反射率強,所以絕大部分太陽輻射被反射,不可能使峰頂直接升溫,故排除A、C項;裸露巖石的反射率小,能夠吸收太陽輻射,使峰頂增溫,又因陽坡接收的太陽輻射多于陰坡,故排除D。第5題,因為旗云是對流性積云,故地表溫度最高的時候,對流運動最強,而一般午后2時前后地表溫度最高,即14時前后。 答案:4.B 5.B 6.(高考山東卷)下圖為甲地所在區(qū)域某時刻高空兩個等壓面P1和P2的空間分布示意圖,圖中甲、乙兩地經度相同。此時甲地近地面的風向為( ) A.東南風 B.西南風 C.東北風 D.西北風 解析:選B。根據圖中等壓面P2在38N高空向上凸,可以推斷出38N高空為高壓,其近地面為低壓,在近地面水平方向上大氣由甲地向38N方向運動,再結合北半球水平運動的物體向右偏可判斷此時甲地近地面的風向為西南風。 (2015高考四川卷)霧是懸浮在近地面空氣中的大量微小水滴或冰晶。下圖為中國年平均霧日空間分布圖。據材料回答7~8題。 7.下列地區(qū)中,年平均霧日最少的是( ) A.福建沿海 B.黃海沿岸 C.準噶爾盆地 D.柴達木盆地 8.與四川盆地內秋、冬季節(jié)多霧直接相關的是( ) A.秦嶺阻擋冷空氣南下 B.氣流受地形阻擋抬升 C.受暖濕的東南季風影響顯著 D.晴朗的夜間地面輻射冷卻強 解析:第7題,讀中國年平均霧日空間分布圖,根據圖例可知,柴達木盆地年平均霧日最少,<5天,福建沿海大部分≥50天,黃海沿岸20~49天,準噶爾盆地大部分為5~19天。故選D。第8題,霧多出現在晴朗、微風、近地面水汽比較充沛或有逆溫存在的夜間或清晨。四川盆地內由于秋、冬季節(jié)陰雨天少,晴天多,晴朗無云的夜間地面輻射冷卻快,使近地面大氣降溫快,水汽易冷卻凝結形成霧。故選D。 答案:7.D 8.D (2018駐馬店模擬)下圖是某地某日不同時刻(甲圖是14時,乙圖是20時)海平面等壓線圖(單位:hPa),讀圖回答9~11題。 9.甲圖中M點的數值可能是( ) A.1 003或1 007 B.1 005或1 009 C.1 007或1 009 D.1 009或1 011 10.從14時至20時,圖中R地氣壓變化與天氣狀況敘述正確的是( ) A.氣壓升高,晴朗天氣 B.氣壓升高,陰雨天氣 C.氣壓降低,晴朗天氣 D.氣壓降低,陰雨天氣 11.從14時至20時,有關a、b、c、d四地風向和風速變化敘述與實際相符的是( ) A.a地偏北風,風力變小 B.b地偏南風,風力變大 C.c地偏北風,風力變小 D.d地偏南風,風力變小 解析:第9題,觀察甲圖,圖中氣壓差為2,根據等壓線分布,M外圍等壓線數值為1 008或1 006,若M位于低壓中心,則M數值在1 004~1 006;若M為高壓中心,則M數值在1 008~1 010。第10題,從14時到20時,圖中R地氣壓值升高,受高壓影響,盛行下沉氣流,天氣晴朗。第11題,觀察圖,圖中四地風向變化不大,但風速發(fā)生改變;結合風的形成原理分析,a地偏南風,等壓線變密集,風力變大;b地偏北風,等壓線變稀疏,風力變小;c地偏南風,風力變大。 答案:9.B 10.A 11.D 二、綜合題(共46分) 12.(2018青島模擬)閱讀圖文材料,回答問題。(22分) 隨著礦物能源的大量消耗,大氣中二氧化碳不斷增多。充分利用太陽能,降低二氧化碳排放,是工農業(yè)持續(xù)發(fā)展的重要途徑。 (1)二氧化碳是一種溫室氣體。二氧化碳增多,是如何加強大氣“溫室效應”的?(10分) (2)利用“溫室效應”原理,我國北方地區(qū)冬季采用大棚技術種植蔬菜、花卉等作物。參考圖示,分別說明大棚技術對農業(yè)生產光、熱、水條件的有利影響。(12分) 解析:(1)從大氣對地面輻射的吸收和大氣逆輻射兩方面來描述。(2)大棚利用的是“溫室效應”原理,但要注意其與“溫室效應”的區(qū)別。 答案:(1)更多地吸收了地面長波輻射,提高了大氣溫度;增強了大氣逆輻射,補償了地面損失的熱量。 (2)使冬季的太陽光照得以充分利用;提高了大棚內的溫度,使作物在冬季也可種植(可以減輕凍害,提高農業(yè)生產抗災能力);有利于保持、調節(jié)大棚內空氣和土壤的水分。 13.(2018山西師大附中模擬)閱讀材料,完成下列問題。(24分) 下圖為2016年1月27日20時世界海平面氣壓(單位:hPa)局部分布圖。 (1)描述中國大陸東部地區(qū)的等壓線分布特點,并說明A氣壓中心的形成原因。(8分) (2)簡述圖中時刻B點天氣狀況及成因。(8分) (3)據圖判斷中國四大臨海中風浪最大的海域并說明理由。(8分) 解析:(1)根據圖中等壓線數值分析,中國大陸東部地區(qū)的等壓線南密北疏,數值由北向南遞減。根據經緯度及海陸輪廓判斷,A氣壓中心地處亞歐大陸內陸,海陸熱力性質差異顯著。冬季陸地降溫快,氣流下沉,形成高壓。(2)B點位于冷暖氣團交界處,屬于冷鋒過境天氣,所以伴有陰雨或雨雪、大風、降溫等天氣特征。(3)根據圖中等壓線,在東海區(qū)域等壓線密集,說明水平氣壓梯度力大,風速快,風高浪急。 答案:(1)等壓線南密北疏;數值由北向南遞減。 成因:A地處亞歐大陸內陸,海陸熱力性質差異顯著;冬季陸地降溫快,氣流下沉,形成高壓。 (2)陰雨(雨雪),大風,降溫?!〕梢颍豪滗h過境。 (3)東海?!±碛桑旱葔壕€密集,水平氣壓梯度力大,風速快,風高浪急。- 配套講稿:
如PPT文件的首頁顯示word圖標,表示該PPT已包含配套word講稿。雙擊word圖標可打開word文檔。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檔作品中含有的國旗、國徽等圖片,僅作為作品整體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設計者僅對作品中獨創(chuàng)性部分享有著作權。
- 關 鍵 詞:
- 2019屆高考地理一輪復習 第六講 冷熱不均引起大氣運動練習 新人教版 2019 高考 地理 一輪 復習 第六 冷熱 不均 引起 大氣 運動 練習 新人
裝配圖網所有資源均是用戶自行上傳分享,僅供網友學習交流,未經上傳用戶書面授權,請勿作他用。
鏈接地址:http://m.zhongcaozhi.com.cn/p-63056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