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版高考生物新金典大一輪復習 階段排查 回扣落實(六)(含解析)新人教版.doc
《2020版高考生物新金典大一輪復習 階段排查 回扣落實(六)(含解析)新人教版.doc》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2020版高考生物新金典大一輪復習 階段排查 回扣落實(六)(含解析)新人教版.doc(12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上搜索。
階段排查 回扣落實(六) [第一關:判斷正誤測基礎] 1.培育無子西瓜可用適宜濃度的生長素處理三倍體西瓜雌蕊柱頭。(√) 2.單倍體育種可明顯縮短育種年限。(√) 3.誘變獲得的突變體多數(shù)表現(xiàn)出優(yōu)良性狀。() 4.雜交育種與轉基因育種依據的遺傳學原理是基因重組;誘變育種依據的原理是基因突變;單倍體育種與多倍體育種依據的原理是染色體變異。(√) 5.用秋水仙素處理單倍體植株后得到的一定是二倍體。() 6.由二倍體加倍后產生的四倍體,與原來的二倍體是同一個物種。() 7.體細胞中含有兩個染色體組的個體就是二倍體。() 8.雜交育種一定需要較長時間。() 9.袁隆平培育的高產、抗逆性強的雜交水稻是基因突變的結果。() 10.基因突變會產生新的基因,新的基因是原有基因的等位基因;基因重組不產生新的基因,但會形成新的基因型。(√) 11.基因重組是生物變異的主要來源;基因突變是生物變異的根本來源。(√) 12.六倍體小麥通過花藥離體培養(yǎng)培育成的個體是三倍體。() 13.單倍體細胞中只含有一個染色體組,因此都是高度不育的;多倍體是否可育取決于細胞中染色體組數(shù)是否成雙,如果染色體組數(shù)是偶數(shù)可育,如果是奇數(shù)則不可育。() 14.在減數(shù)分裂過程中,無論是同源染色體還是非同源染色體間都可能發(fā)生部分的交叉互換,這種交換屬于基因重組。() 15.在調查人類某種遺傳病的發(fā)病率及該遺傳病的遺傳方式時,選擇的調查對象都應該包括隨機取樣的所有個體。() 16.遺傳病往往表現(xiàn)為先天性和家族性,但先天性疾病與家族疾病并不都是遺傳病。(√) 17.讓高稈抗病(DDTT)與矮稈不抗病(ddtt)的小麥雜交得到F1,F(xiàn)1自交得到F2,可從F2開始,選擇矮稈抗病的類型連續(xù)自交,從后代中篩選出純種的矮稈抗病品種。類似地,用白色長毛(AABB)與黑色短毛(aabb)的兔進行雜交得到F1,F(xiàn)1雌雄個體相互交配得F2,從F2開始,在每一代中選擇黑色長毛(aaB_)雌雄兔進行交配,選擇出純種的黑色長毛兔新品種。() 18.若要培育隱性性狀植物個體,可用自交或雜交,出現(xiàn)該性狀即可。(√) 19.達爾文自然選擇學說不僅能解釋生物進化的原因,也能很好地解釋生物界的適應性與多樣性,但不能解釋遺傳與變異的本質,且對進化的解釋僅限于個體水平。(√) 20.種群是生物繁殖的基本單位,也是生物進化的基本單位。(√) 21.一個符合遺傳平衡的群體,無論是自交還是相互交配,其基因頻率及基因型頻率都不再發(fā)生改變。() 22.現(xiàn)代生物進化理論認為,自然選擇決定生物進化的方向,生物進化的實質是種群基因頻率的改變。(√) 23.隔離是物種形成的必要條件。生殖隔離的形成必須要有地理隔離,地理隔離必然導致生殖隔離。() 24.進化過程一定伴隨著基因頻率的改變。(√) 25.突變、基因重組、自然選擇都會直接導致基因頻率的改變。() 26.長期使用農藥后,害蟲會產生很強的抗藥性,這種抗藥性的產生是因為農藥誘導害蟲產生了抗藥性突變之故。() 27.某校學生(男女各半)中,有紅綠色盲患者3.5%(均為男生),色盲攜帶者占5%,則該校學生中的色盲基因頻率為5.67%。(√) 28.生物的變異是不定向的,但在自然選擇的作用下,種群的基因頻率會發(fā)生定向的改變,從而使生物向著一定的方向進化。(√) [第二關:強化重點提素養(yǎng)] 1.[2013安徽卷改編]下列現(xiàn)象中,與減數(shù)分裂同源染色體聯(lián)會行為均有關的是③④。 ①人類的47,XYY綜合征個體的形成 ②線粒體DNA突變會導致在培養(yǎng)大菌落酵母菌時出現(xiàn)少數(shù)小菌落?、廴扼w西瓜植株的高度不育?、芤粚Φ任换螂s合子的自交后代出現(xiàn)3:1的性狀分離比?、萋蚜褧r個別細胞染色體異常分離,可形成人類的21三體綜合征個體 2.[2012天津卷改編]芥酸會降低菜籽油的品質。油菜有兩對獨立遺傳的等位基因(H和h,G和g)控制菜籽的芥酸含量,如圖是獲得低芥酸油菜新品種(HHGG)的技術路線。已知油菜單個花藥由花藥壁(2n)及大量花藥(n)等組分組成,這些組分的細胞都具有全能性。 據圖回答相關問題: (1)①、②兩過程均需要植物激素來誘導細胞脫分化。 (2)由①③形成的再生植株可能是二或單倍體,由②④形成的再生植株為單倍體。 (3)如圖三種途徑中,篩選低芥酸植株(HHGG)效率最高的途徑是利用花粉離體培養(yǎng)。 (4)F1減數(shù)分裂時,與H基因所在染色體和G基因所在染色體發(fā)生聯(lián)會的分別是h基因所在染色體和g基因所在染色體。 3.實驗方案的表達 石刁柏(嫩莖俗稱蘆筍)是一種名貴蔬菜,為XY型性別決定的雌、雄異株植物。野生型石刁柏葉窄,產量低。在某野生種群中,發(fā)現(xiàn)生長著少數(shù)幾株闊葉石刁柏(突變型),雌株、雄株均有,雄株的產量高于雌株。 (1)若已證實闊葉為基因突變所致,有兩種可能:一是顯性突變、二是隱性突變,請設計一個簡單實驗方案加以判定。(要求寫出雜交組合,雜交結果,得出結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已證實闊葉為顯性突變所致,突變基因可能位于常染色體上,還可能位于X染色體上。請設計一個簡單實驗方案加以判定。(要求寫出雜交組合,雜交結果,得出結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同為突變型的闊葉石刁柏,其雄株的產量與質量都超過雌株,請你從提高經濟效益的角度考慮提出兩種合理的育種方案(用圖解表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選用多株闊葉突變型石刁柏雌、雄相交。若雜交后代出現(xiàn)了野生型,則為顯性突變所致;若雜交后代僅出現(xiàn)突變型,則為隱性突變所致 (2)選用多對野生型雌性植株與突變型雄性植株作為親本雜交。若雜交后代野生型全為雄株,突變型全為雌株,則突變基因位于X染色體上;若雜交后代中,野生型和突變型雌、雄均有,則突變基因位于常染色體上 (3)方案一:可利用植物細胞的全能性進行組織培養(yǎng)(可用以下圖解表示) 方案二:可利用單倍體育種獲得純合的XX植株和YY植株,再讓其雜交產生大量的雄株(可用以下圖解表示) 4.[2013天津卷改編]家蠅對擬除蟲菊酯類殺蟲劑產生抗性,原因是神經細胞膜上某通道蛋白中的一個亮氨酸替換為苯丙氨酸。下表是對某市不同地區(qū)家蠅種群的敏感性和抗性基因型頻率調查分析的結果。 家蠅種 群來源 敏感性純 合子(%) 抗性雜 合子(%) 抗性純 合子(%) 甲地區(qū) 78 20 2 乙地區(qū) 64 32 4 丙地區(qū) 84 15 1 據表回答相關問題: (1)上述通道蛋白中氨基酸的改變是基因堿基對替換的結果。 (2)甲地區(qū)家蠅種群中抗性基因頻率為12%。 (3)比較三地區(qū)抗性基因頻率可知乙地區(qū)的家蠅對殺蟲劑的抗性最強。 (4)丙地區(qū)敏感性基因頻率高是自然選擇的結果。 5.在一個常規(guī)飼養(yǎng)的實驗小鼠封閉種群中,偶然發(fā)現(xiàn)幾只小鼠在出生第二周后開始脫毛,以后終生保持無毛狀態(tài)。為了解該性狀的遺傳方式,研究者設置了6組小鼠交配組合,統(tǒng)計相同時間段內的繁殖結果如下表。 注:●純合脫毛♀,■純合脫毛♂,○純合有毛♀,□純合有毛♂,雜合♀,雜合♂。 (1)已知Ⅰ、Ⅱ組子代中脫毛、有毛性狀均不存在性別差異,說明相關基因位于________染色體上。 (2)Ⅲ組的繁殖結果表明脫毛、有毛性狀是由__________基因控制的,相關基因的遺傳符合____________定律。 (3)Ⅳ組的繁殖結果說明,小鼠表現(xiàn)出的脫毛性狀不是________影響的結果。 (4)在封閉小種群中,偶然出現(xiàn)的基因突變屬于________。此種群中同時出現(xiàn)幾只脫毛小鼠的條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測序結果表明,突變基因序列模板鏈中的1個G突變?yōu)锳,推測密碼子中某堿基發(fā)生的變化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研究發(fā)現(xiàn),突變基因表達的蛋白質相對分子質量明顯小于突變前基因表達的蛋白質,推測出現(xiàn)此現(xiàn)象的原因是蛋白質合成______________。進一步研究發(fā)現(xiàn),該蛋白質會使甲狀腺激素受體的功能下降,據此推測脫毛小鼠細胞的______________下降,這就可以解釋表中數(shù)據顯示的雌性脫毛小鼠____________的原因。 解析:(1)Ⅰ、Ⅱ組可看成正交和反交實驗,由于兩組實驗結果中性狀與性別無關,所以相關基因位于常染色體上。(2)通過對Ⅲ組的分析可知,一對雜合子相交,后代產生了性狀分離,結果接近于3:1,所以可知該性狀由細胞核內染色體上的一對等位基因控制,符合孟德爾的分離定律。(3)Ⅳ組的交配組合為一對純合子,后代性狀未發(fā)生分離,所以小鼠表現(xiàn)出的脫毛性狀不是由環(huán)境因素引起的,而是由基因控制的。(4)在封閉的小種群中,小鼠未受到人為因素干擾,這樣的基因突變屬于(自發(fā)突變)自然突變。要使封閉小種群中同時出現(xiàn)幾只突變個體,則條件應該是種群中存在較多突變基因,即突變基因頻率應足夠高。(5)模板鏈上的G對應密碼子上的C,而模板鏈上的A對應密碼子上的U,所以模板鏈中的1個G突變?yōu)锳,則密碼子上的C變?yōu)閁。(6)突變基因表達的蛋白質相對分子質量明顯變小,說明蛋白質的合成提前終止。甲狀腺激素的作用是促進細胞的代謝,因為該蛋白質會使甲狀腺激素受體的功能下降,所以脫毛小鼠細胞的代謝速率下降。由于代謝速率下降,所以雌性脫毛小鼠的產仔率低。 答案:(1)常 (2)一對等位 (孟德爾)分離 (3)環(huán)境因素 (4)(自發(fā)突變)自然突變 突變基因的頻率足夠高 (5)由C變?yōu)閁 (6)提前終止 代謝速率 產仔率低 《教師備選題庫》 [第三關:易錯強化提考能] 有關“基因突變、基因重組” 1.基因突變發(fā)生的時期 (1)無絲分裂、原核生物的二分裂及病毒DNA復制時均可發(fā)生基因突變。 (2)基因突變不只發(fā)生在分裂間期,而是在各個時期都有。 2.基因突變本質分析 (1)基因突變是DNA分子水平上基因內部堿基對種類和數(shù)目的改變,基因的數(shù)目和位置并未改變。 (2)基因突變≠DNA中堿基對的增添、缺失、替換 a.基因是有遺傳效應的DNA片段,不具有遺傳效應的DNA片段也可發(fā)生堿基對的改變。 b.有些病毒(如SARS病毒)的遺傳物質是RNA,RNA中堿基的增添、缺失、改變引起病毒性狀變異,廣義上也稱基因突變。 (3)生殖細胞的突變率一般比體細胞的突變率高,這是因為生殖細胞在減數(shù)分裂時對外界環(huán)境變化更加敏感。 (4)基因突變一定會導致基因結構的改變,但卻不一定引起生物性狀的改變。 3.基因突變、基因重組的判別 (1)如果是有絲分裂過程中姐妹染色單體上基因不同,則為基因突變的結果。 (2)如果是減數(shù)分裂過程中姐妹染色單體上基因不同,可能是基因突變或交叉互換。 [強化提能] 1.[經典易錯]如圖所示為結腸癌發(fā)病過程中細胞形態(tài)和部分染色體上基因的變化。下列表述正確的是( ) A.圖示中與結腸癌有關的基因互為等位基因 B.結腸癌的發(fā)生是多個基因突變累積的結果 C.圖中染色體上基因的變化說明基因突變是隨機和定向的 D.上述基因突變可傳遞給子代細胞,從而一定傳給子代個體 解析:等位基因是指位于同源染色體的同一位置上,控制相對性狀的基因,故圖示中與結腸癌有關的基因不能稱為等位基因;由圖可知,結腸癌的發(fā)生是多個基因突變累積的結果;基因突變具有隨機性和不定向性;圖示中的基因突變若發(fā)生在體細胞中,不可能傳給下一代個體。 答案:B 2.由于編碼酶X的基因中某個堿基被替換,酶X變?yōu)槊竃。下表顯示,酶Y與酶X相比,可能出現(xiàn)的四種狀況。下列有關分析,合理的是( ) 比較指標 ① ② ③ ④ 酶Y活性/酶X活性 100% 50% 10% 150% 酶Y氨基酸數(shù)目/ 酶X氨基酸數(shù)目 1 1 小于1 大于1 A.狀況①說明基因結構沒有發(fā)生改變 B.狀況②是因為氨基酸數(shù)減少了50% C.狀況③是因為突變導致終止密碼子提前 D.狀況④翻譯的肽鏈變短 解析:狀況①已經發(fā)生了堿基對的替換,所以基因結構肯定發(fā)生了改變,A錯誤;狀況②的酶Y氨基酸數(shù)目/酶X氨基酸數(shù)目=1,說明氨基酸數(shù)不變,B錯誤;狀況③的酶Y活性/酶X活性=10%,酶Y氨基酸數(shù)目/酶X氨基酸數(shù)目<1,是因為終止密碼子提前了,C正確;狀況④酶的活性提高了,酶Y氨基酸數(shù)目/酶X氨基酸數(shù)目>1,說明翻譯的肽鏈變長了,D錯誤。 答案:C 3.[經典模擬]已知a、b、c、d是某細菌DNA片段上的4個基因,圖中W表示野生型,①、②、③分別表示三種缺失不同基因的突變體,虛線表示所缺失的基因。若分別檢測野生型和各種突變體中某種酶的活性,發(fā)現(xiàn)僅在野生型和突變體①中該酶有活性,則編碼該酶的基因是( ) A.基因a B.基因b C.基因c D.基因d 解析:從圖中可以看出:突變體①缺失d基因;突變體②缺失b、c、d基因;突變體③缺失a、b基因。由題意可知,分別檢測野生型和各種突變體中某種酶的活性,發(fā)現(xiàn)僅在野生型和突變體①中該酶有活性,說明決定該酶的基因在野生型和突變體①中都有,而在其他突變體中沒有,因此編碼該酶的是基因b。 答案:B 有關“染色體變異及育種過程” 1.染色體變異種的可育、不可育與可遺傳界定 (1)單倍體并非都不育。二倍體的配子發(fā)育成的單倍體,表現(xiàn)為高度不育;多倍體的配子如含有偶數(shù)個染色體組,則發(fā)育成的單倍體含有同源染色體及等位基因,可育并能產生后代。 (2)“可遺傳”≠可育。三倍體無子西瓜、騾子、二倍體的單倍體等均表現(xiàn)“不育”,但它們均屬可遺傳變異。 2.單倍體育種與多倍體育種分析 (1)單倍體育種包括花藥離體培養(yǎng)和秋水仙素處理等過程,花藥離體培養(yǎng)只是單倍體育種的一個操作步驟。 (2)兩種育種方式都出現(xiàn)了染色體加倍情況:單倍體育種操作對象是單倍體幼苗,通過植物組織培養(yǎng),得到的植株是純合子;多倍體育種的操作對象是正常萌發(fā)的種子或幼苗。 [強化提能] 4.[原創(chuàng)]染色體數(shù)目變異有兩大類型:一類是以體細胞內完整染色體組為單位的改變,稱整倍體變異,如三倍體無子西瓜;另一類是染色體組內的個別染色體數(shù)目增加或減少,使細胞內的染色體數(shù)目不成染色體組數(shù)的完整倍數(shù),稱為非整倍體的改變,如21三體綜合征。而非整倍體改變又包括下表所示的幾種常見類型。請據表分析,若夫婦均為21三體綜合征,則有關子代的敘述合理的是(假設人類21四體的胚胎無法發(fā)育)( ) 名稱 染色體數(shù)目 染色體類型 單體 2n-1 (abcd)(abc-) 缺體 2n-2 (abc-)(abc-) 三體 2n+1 (abcd)(abcd)(a) 四體 2n+2 (abcd)(abcd)(aa) 雙三體 2n+1+1 (abcd)(abcd)(ab) A.子代可有2種表現(xiàn)型,兩種表現(xiàn)型之比為31 B.若三體的胚胎有50%死亡,子代出現(xiàn)三體的概率為50% C.若三體的胚胎有50%死亡,則子代的致死率為2/3 D.若母親的卵細胞均正常,則子代患病的概率為25% 解析:根據表格信息可知,雙親的染色體數(shù)目均為46+1,雙親產生的配子類型是23和23+1,因此子代的染色體數(shù)目有:(25%)46、(50%)46+1和(25%)46+2共3種,但46+2的胚胎無法發(fā)育,因此,子代有兩種表現(xiàn)型,兩種表現(xiàn)型之比為12,A錯誤;若三體的胚胎有50%死亡,則子代的表現(xiàn)型及比例分別是50%正常、50%三體,B正確;根據C選項的敘述可知,子代致死的個體包括:四體(25%)和三體的一半(25%),因此,子代的致死率為50%,C錯誤;若母親的卵細胞正常,則子代的患病情況由父親提供的精子決定,由于父親產生的精子中有50%異常,因此子代患病的概率為50%,D錯誤。 答案:B 有關“人類遺傳病、家族病、先天性疾病” 1.家族性疾病不一定是遺傳病,如傳染病。 2.大多數(shù)遺傳病是先天性疾病,但有些遺傳病可在個體生長發(fā)育到一定年齡才表現(xiàn)出來,所以,后天性疾病也可能是遺傳病。 3.攜帶遺傳病基因的個體不一定會患遺傳病,如白化病基因攜帶者;不攜帶遺傳病基因的個體也可能患遺傳病,如染色體異常遺傳病。 4.用集合的方式表示遺傳病與兩類疾病的關系如下: [強化提能] 5.下列關于人類遺傳病的敘述,錯誤的是( ) ①一個家族僅一代人中出現(xiàn)過的疾病不是遺傳病 ②一個家族幾代人中都出現(xiàn)過的疾病是遺傳病 ③攜帶遺傳病基因的個體會患遺傳病 ④不攜帶遺傳病基因的個體不會患遺傳病 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③④ D.①②③ 解析:一個家族僅一代人中出現(xiàn)過的疾病有可能是隱性遺傳病,發(fā)病率低,也有可能通過基因突變產生的遺傳病,①錯誤;一個家族幾代人中都出現(xiàn)過的疾病可能不是遺傳病,如地方特有的地質、氣候條件引發(fā)的營養(yǎng)缺乏癥及傳染病等(如缺乏維生素A導致夜盲癥),②錯誤;攜帶遺傳病基因的個體不一定會患遺傳病,如白化病基因攜帶者不是白化病患者,只是隱性致病基因的攜帶者,③錯誤;不攜帶遺傳病基因的個體也可能會患遺傳病,如染色體異常遺傳病,④錯誤。因此本題答案為C項。 答案:C 6.一對表現(xiàn)型正常的夫婦,妻子染色體正常,丈夫染色體異常(如圖一所示):9號染色體有一片段易位到7號染色體上(7、9表示正常染色體,7+和9-表示異常染色體,減數(shù)分裂時7與7+、9與9-能正常聯(lián)會及分離)。圖二所示為該家庭遺傳系譜及染色體組成,有關分析中,錯誤的是( ) A.該夫婦生下相應染色體組成正常的子代的概率為1/4 B.子代相應染色體組成與父親相同的概率為1/8 C.圖二中癡呆患者來自含(7+、9)的精子和含(7、9)的卵細胞的結合 D.若父親的一個精子含(7+、9-),則與該精子來自同一精原細胞的另三個精子的染色體組成為(7+、9-)、(7、9)、(7、9) 解析:由題圖可知,父親的染色體組成為(7/7+、9/9-),經過減數(shù)分裂產生的配子中染色體組成分別為(7、9)、(7、9-)、(7+、9)、(7+、9-),產生正常雄配子的概率為1/4,母親產生的配子均正常,故該夫婦生下染色體組成正常的子代的概率是1/4。父親產生(7+、9-)精子的概率為1/4,和正常卵細胞(7、9)受精,所得子代相應染色體組成與父親相同,概率為1/4。該癡呆患者的染色體組成為(7/7+,9/9),含有的異常染色體應來自父親,是染色體組成為(7+、9)的精子和染色體組成為(7、9)的卵細胞結合的結果。來自同一個次級精母細胞的2個精細胞基因型相同,所以若父親的一個精子的染色體組成為(7+、9-),則與該精子來自同一精原細胞的另外三個精子染色體組成為(7+、9-)、(7、9)、(7、9)。 答案:B 有關“育種方式” 1.雜交育種是最簡捷的方法,而單倍體育種是最快獲得純合子的方法,可縮短育種年限。 2.讓染色體加倍可以用秋水仙素等進行處理,也可采用細胞融合的方法,且此方法能在兩個不同物種之間進行。 3.原核生物不能進行減數(shù)分裂,所以不能運用雜交的方法進行育種,一般采用的方法是誘變育種。 4.若要培育隱性性狀個體,則可用自交或雜交的方法,只要出現(xiàn)該性狀即可穩(wěn)定遺傳。 5.有些植物如小麥、水稻等,雜交實驗較難操作,則最簡便的方法是自交。 6.若實驗植物為營養(yǎng)繁殖類如馬鈴薯等,則只要出現(xiàn)所需性狀即可,不需要培育出純種。 [強化提能] 7.家蠶(2n=28)雌性體細胞內有兩個異型的性染色體ZW,雄性體細胞內有兩個同型性染色體ZZ。人們用輻射的方法使常染色體上帶有卵色基因的片段易位到W染色體,使ZW卵和不帶卵色基因的ZZ卵有所區(qū)別,從而在家蠶卵還未孵化時就能區(qū)分雌雄。下列有關說法錯誤的是( ) A.這種育種方式屬于誘變育種 B.輻射的目的是為了提高基因的突變率,更容易篩選到卵色基因 C.上述帶有卵色的受精卵將來會發(fā)育為雌性家蠶 D.上述帶有卵色基因的家蠶染色體組型圖與正常家蠶不同 解析:人們用輻射的方法使常染色體上帶有卵色基因的片段易位到W染色體上,說明該方法是誘變育種,A正確;輻射的目的是為了提高基因的突變率,更容易篩選到含有卵色基因的個體,B錯誤;根據題意可知,卵色基因的片段易位到W染色體上,則帶有卵色的受精卵為ZW,為雌性家蠶,C正確;上述帶有卵色基因的家蠶W染色體多了一段染色體,所以其染色體組型圖與正常家蠶不同,D正確。 答案:B 8.欲獲得能穩(wěn)定遺傳的優(yōu)良品種,某生物育種小組用基因型為Dd的玉米用兩種方法進行育種實驗,第一種育種方法為連續(xù)自交并逐代淘汰隱性個體,第二種育種方法為隨機交配并逐代淘汰隱性個體。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上述兩種育種方法所遵循的原理為基因重組 B.上述兩種育種過程中,子代的基因頻率始終不變 C.通過上述兩種育種方法所得的F2中Dd的頻率相等 D.第一種育種方法比第二種育種方法的育種效率更高 解析:題中涉及一對等位基因,遵循的原理是基因分離定律,A錯誤;兩種育種過程都會淘汰隱性個體,因此隱性基因頻率會逐漸下降,顯性基因頻率會逐漸上升,B錯誤;第一種育種方法中,F(xiàn)1中淘汰隱性個體后,DD占1/3,Dd占2/3,自交后F2中Dd=2/31/2=1/3,DD占1/3+2/31/4=1/2,淘汰dd,Dd占2/5。第二種育種方法中,F(xiàn)1中淘汰隱性個體后,DD占1/3,Dd占2/3,隨機交配,F(xiàn)2中Dd=2/31/32=4/9,DD=2/32/3=4/9,淘汰dd,Dd占1/2,C錯誤;第一種育種方法獲得顯性純合子所占的比例要高于第二種育種方法,因此第一種育種方法更有效率,D正確。 答案:D 有關“生物進化概念及過程” 1.生物進化概念分析 (1)物種與種群:一個物種可以形成多個種群,一個種群必須是同一物種。同一物種的多個種群間存在地理隔離。 (2)突變與基因突變:“突變”不是基因突變的簡稱,而是包括“基因突變”和“染色體變異”。 (3)抗藥個體的形成不是農藥誘導產生的:在噴施農藥之前,害蟲中就存在抗農藥的突變個體,噴施農藥僅殺滅不抗藥的個體,抗藥的個體存活下來,農藥不能使害蟲產生抗藥性變異,只是對抗藥性個體進行了選擇。 2.物種形成與生物進化分析 (1)物種的形成不一定都需要經過地理隔離,如多倍體的產生。 (2)生物進化不一定導致物種的形成: a.生物進化的實質是基因頻率的改變,這種變化可大可小,不一定會突破物種的界限,引發(fā)生殖隔離,即生物進化不一定導致新物種的形成。 b.新物種一旦形成,則說明生物肯定進化了。 [強化提能] 9.[原創(chuàng)]下列關于生物進化的敘述,正確的是( ) A.人工誘變高產青霉素菌株的過程是一個定向變異的過程 B.生物進化過程中,種群基因頻率可能改變,也可能沒有改變 C.種群內個體之間的差異越大,種群越不易遭環(huán)境淘汰 D.生物多樣性的形成過程就是新物種不斷形成的過程 解析:生物的變異是不定向的,高產青霉素菌株的產生是定向選擇的結果,A錯誤;只有種群基因頻率改變了,才說明生物進化了,如果種群基因頻率沒有發(fā)生改變,生物就沒有進化,B錯誤;種群內個體之間的差異越大,在環(huán)境發(fā)生改變時,就越有可能有個體適應變化了的環(huán)境生存下來,種群也就越不易遭環(huán)境淘汰,C正確;生物多樣性不僅僅是新物種的形成,它包括遺傳多樣性、物種多樣性和生態(tài)系統(tǒng)多樣性三方面的內容,D錯誤。 答案:C- 配套講稿:
如PPT文件的首頁顯示word圖標,表示該PPT已包含配套word講稿。雙擊word圖標可打開word文檔。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檔作品中含有的國旗、國徽等圖片,僅作為作品整體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設計者僅對作品中獨創(chuàng)性部分享有著作權。
- 關 鍵 詞:
- 2020版高考生物新金典大一輪復習 階段排查 回扣落實六含解析新人教版 2020 高考 生物 新金典大 一輪 復習 階段 排查 回扣 落實 解析 新人
裝配圖網所有資源均是用戶自行上傳分享,僅供網友學習交流,未經上傳用戶書面授權,請勿作他用。
鏈接地址:http://m.zhongcaozhi.com.cn/p-63728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