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05-按鈕注塑模具設計
K05-按鈕注塑模具設計,k05,按鈕,注塑,模具設計
模具設計與制造技能訓練設計說明書
設 計 題 目 :
設 計 者:
班 級:
指 導 教 師:
哈爾濱理工大學
2013年 12 月 26 日
摘 要
論文根據(jù)工程實際的需要完成按鈕的注射模設計。在設計中采用塑料注射成型論文中具體分析了產(chǎn)品的工藝性,確定了所采用塑料的工藝參數(shù)和所采用的成型設備,確定了模具制作的總體方案,分析并解決了模具的總體結(jié)構(gòu)和各工作部分的具體結(jié)構(gòu),并進行了一些必要的尺寸計算和強度的校核。論文中還對分型面、澆注系統(tǒng)、脫模機構(gòu)和溫度調(diào)節(jié)系統(tǒng)進行了分析設計,完成了工件工程圖設計,圓滿完成了模具設計所要求的各項工作。
本文中針對按鈕注射模具制定出合理的設計結(jié)構(gòu),其中包括成型部分及其零部件設計,澆注系統(tǒng)設計,脫模機構(gòu)設計,冷卻系統(tǒng)設計等。根據(jù)分析,設計了一套塑料注射模具,并對模具以及主要零件進行了CAD繪圖。
關(guān)鍵字:注射模具,澆注系統(tǒng),脫模機構(gòu),冷卻系統(tǒng)
目 錄
摘 要 II
目 錄 III
第1章 前言 1
第2章 塑件的工藝分析 2
2.1塑件的工藝性分析 2
2.2塑件的結(jié)構(gòu)和尺寸精度及表面質(zhì)量分析 3
2.2.1結(jié)構(gòu)分析 3
2.2.2尺寸精度分析 3
2.2.3表面質(zhì)量分析 3
2.3 計算塑件的體積和質(zhì)量 3
2.4 注射機的初選 3
第3章 分型面選擇和澆注系統(tǒng)設計 5
3.1 注射模具分型面的選擇 5
3.1.1 分型面的基本形式 5
3.1.2 分型面選擇的基本原則 5
3.1.3 分型面的選擇 5
3.2 澆注系統(tǒng)的設計 6
3.2.1 澆注系統(tǒng)的組成 6
3.2.2 注射模具主流道的設計 6
3.2.3 分流道的設計 9
第4章 成型零件的設計 12
4.1 模具型腔的結(jié)構(gòu)設計 12
4.2 型芯的結(jié)構(gòu)設計 13
4.3 成型零件的尺寸確定 14
第5章 頂出機構(gòu)的設計 21
第6章 冷卻系統(tǒng)的設計 23
第7章 排氣系統(tǒng) 24
第8章 成型設備有關(guān)參數(shù)校核 24
第9章 模具特點和工作原理 26
總 結(jié) 27
參考文獻 28
第1章 前言
模具工業(yè)是現(xiàn)代工業(yè)的基礎,它的技術(shù)水平很大程度上決定了產(chǎn)品的質(zhì)量和市場的競爭能力。隨著我國加入“WTO”步伐的日益加快?!叭胧馈睂ξ覈>吖I(yè)產(chǎn)生重大而深遠的影響,經(jīng)濟全球化的趨勢日益明顯,同時世界眾多知名公司不斷進行構(gòu)調(diào)整,國內(nèi)市場的國際性進一步現(xiàn),該行業(yè)將經(jīng)受更大的沖擊,競爭也會更加激烈。在如此嚴峻的行業(yè)背景下,我國的技術(shù)人員經(jīng)過不斷的改革和創(chuàng)新使得我國模具水平有了較大的提高,大型,復雜,精密,高效和長壽命模具有上了新的臺階。
塑料制品的成型是塑料成為具有實用價值制品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塑料成型方法已達40多種。其中最重要的是注射,擠出,吹塑和壓制等。它們幾乎占了整個塑料成型的85%;其中注射尤為突出,占塑料成型的30%以上。注射模具成形是熱塑性塑料成型的一種方法,幾乎所有的熱塑性塑料都可以用此方法成型,有些熱固性塑料也可以用注射模塑成型。
先進制造技術(shù)的發(fā)展使人們不再單純地依賴產(chǎn)品圖或產(chǎn)品樣件來設計制作模具,逆向工程技術(shù)的應用使產(chǎn)品的圖片、照片或影像資料,甚至產(chǎn)品模具本身,都可以作為模具的設計依據(jù)。逆向工程技術(shù)特別在消化、吸收國外先進模具技術(shù)方面具有突出的優(yōu)勢, 由此還帶來設計思路上的變化,有時可以先設計模具型腔,然后據(jù)此再完善產(chǎn)品設計圖樣[1]。
29
第2章 塑件的工藝分析
第2章 塑件的工藝分析
該塑件是按鈕產(chǎn)品,其零件圖如圖所示。本塑件的材料采用改性聚苯乙烯,生產(chǎn)類型為大批量生產(chǎn)。
圖2.1 按鈕圖
2.1塑件的工藝性分析
該材料為改性聚苯乙烯,一般聚苯乙烯強度不高,質(zhì)硬而脆,有易破碎和耐熱性低性等缺點。而通過改性后:它的抗沖擊性,絕緣性,耐熱性,耐應力開列性等性能都提高了?;瘜W性能也更穩(wěn)定了。原料在成型前要很好的干燥,以防止塑件產(chǎn)生氣泡渾濁,銀絲和發(fā)黃等缺陷,影響塑件質(zhì)量:為了得到良好的外觀質(zhì)量,防止塑件表面出現(xiàn)流動痕跡,熔接痕和氣泡等不良現(xiàn)象,一般采用盡可能低的注射速度。
分析塑件的結(jié)構(gòu)工藝性塑件尺寸較小,內(nèi)部結(jié)構(gòu)簡單,對塑件的測量和計算沒較大影響,符合塑件的設計要求。
塑件精度要求,塑件工作要求不高,故選普通精度:4級
2.2塑件的結(jié)構(gòu)和尺寸精度及表面質(zhì)量分析
2.2.1結(jié)構(gòu)分析
從零件圖上分析,該零件總體形狀為圓形。因此,模具設計,該零件屬于中等復雜程度.
2.2.2尺寸精度分析
從塑件的壁厚上來看,壁厚最大處為3.5mm,壁厚均勻,,在制件的轉(zhuǎn)角處設計圓角,防止在此處出現(xiàn)缺陷,由于制件的尺尺寸中等。
2.2.3表面質(zhì)量分析
該零件的表面除要求沒有缺陷﹑毛刺,內(nèi)部不得有雜質(zhì)外,沒有什么特別的表面質(zhì)量要求,故比較容易實現(xiàn)。
綜上分析可以看出,注塑時在工藝控制得較好的情況下,零件的成型要求可以得到保證.
2.3 計算塑件的體積和質(zhì)量
計算塑件的質(zhì)量是為了選用注塑機及確定模具型腔數(shù)。
計算塑件的體積:V1=3×3.14×2×2×1.5+8.755×7.25×1.5-3.14×3×3×0.5
=135.7421 mm3
V2=3.14×6.75×6.75×1.8=257.508 mm3
塑件的體積 V=135.742+257.508=393.250 mm3
塑件的重量 G=0.39325×1.058=0.413克
改性聚苯乙烯的密度為1.058克每立方厘米
2.4 注射機的初選
根據(jù)塑件的計算重量或體積,選擇設備型號規(guī)格,確定型腔數(shù)當未限定設備時,須考慮以下因素:
成型設備額定注射量Gb,每次注射量不超過最大注射量的80%
即 n=(0.8Gb-Gj)/Gs 式中n-型腔數(shù)
Gj-澆注系統(tǒng)重量(g)
Gs-塑件重量(g)
Gb-成型設備額定注射量(g)
估算澆注系統(tǒng)的體積Vj,分流道為梯形,根據(jù)澆注系統(tǒng)初步設計方案
澆注系統(tǒng)的估算結(jié)果:
V1=[9π+(9π·16π)1/2+16π]×16/3=912 mm3
V2=235×π×r×r/2=1476 mm3
V3=24×[π+(π·4π)1/2+4π]×12/3=4224 mm3
Vj=6612 mm3
Gj=Vjp=6.612×1.05=6.9426克
設n=24 則得:
Gb=(n Gs+ Gj)/0.8
=(24×0.413+6.9426)/0.8g
=24.0576g
從計算結(jié)果,并根據(jù)塑料成型設備技術(shù)規(guī)格表4.2
選用XS-Z-60型成型設備。這樣足夠.
第3章 分型面選擇和澆注系統(tǒng)設計
3.1 注射模具分型面的選擇
3.1.1 分型面的基本形式
分型面的形式由塑料的具體情況而定,但大體上有平面式分型面、階梯式分型面、斜面式分型面、曲面式分型面、綜合式分型面。
3.1.2 分型面選擇的基本原則
選擇分型面的基本原則:(1)保持塑料外觀整潔;(2)分型面應有利于排氣;(3)應考慮開模是塑料留在動模一側(cè);(4)應容易保證塑件的精度要求;(5)分型面應力求簡單適用并易于加工;(6)考慮側(cè)向分型面與主分型面的協(xié)調(diào);(7)分型面應與成型設備的參數(shù)相適應;(8)考慮脫模斜度的影響[11]。
3.1.3 分型面的選擇
1、確定成型位置
由于塑件結(jié)構(gòu)簡單,所以不用設計小型心,型腔直接開設在定模板和中間板上.采用兩排各8個型腔分布.
2、確定分型面
采用單分型面注射模,從AA分型面一次分型,如下圖所示:
圖3.1 分型面
3.2 澆注系統(tǒng)的設計
3.2.1 澆注系統(tǒng)的組成
澆注系統(tǒng)是將熔融的塑料從成型設備噴嘴進入模具型腔所經(jīng)的通道,它包括主流道、分流道、澆口及冷料。在設計注射模具的澆注系統(tǒng)應注意以下幾項原則[12]。
(1)根據(jù)所確定的塑件型腔數(shù)設計合理的澆注系統(tǒng)布局。
(2)根據(jù)塑件的形狀和大小以及壁厚等諸多因素,并結(jié)合選擇分型面的形式選擇澆注系統(tǒng)的形式及位置。
(3)應盡量的縮短物料的流程和便于清除料把,以節(jié)省原料,提升注射效率。
(4)應根據(jù)所選用塑件的成型性能,特別是它的流動性能,選擇澆注系統(tǒng)的截面積和長度,并使其圓滑過渡以利于物流的流動。
3.2.2 注射模具主流道的設計
主流道是熔融塑料由成型設備噴嘴先經(jīng)過的部位,它與成型設備噴嘴在同一軸心線上。由于主流道與熔融成型設備噴嘴反復接觸、碰撞,一般澆口不直接開設在定模上,為了制造方便,都制成可拆卸的澆口套,用螺釘或迫合形式在定模板上[13]。
(1)主流道的設計
主流道是指澆注系統(tǒng)中從成型設備噴嘴與模具接觸處開始到分流道為止的塑料熔體的流動通道。主流道的形狀與尺寸對塑料熔體的流動速度和充模時間有較大的影響,因此,必須使熔體的溫度降和壓力損失最小。
(2)主流道尺寸
在臥式或立式成型設備上使用的模具中,主流道垂直于分型面。為了讓主流道凝料能從澆口套中順利拔出,主流道設計成圓錐形,其錐角 為2o~6o。小端直徑d比成型設備噴嘴直徑大0.5mm~1 mm。由于小端的前面是球面,其深度為3mm~5 mm,成型設備噴嘴的球面在該位置與模具接觸并且貼合,因此要求主流道球面半徑比噴嘴球面半徑大1mm~2mm。流道的表面粗糙度值Ra為0.08 。
(3)主流道澆口套
主流道澆口套一般采用碳素工具鋼如T8A、T10A等材料制造,熱處理淬火硬度53HRC—57HRC。
澆口套的材料應選用優(yōu)質(zhì)鋼T8A,并應進行淬火處理,為了防止成型設備噴嘴不被碰撞而損壞,澆口套的硬度應低于成型設備噴嘴的硬度。為了便于澆注凝料從主流道中取出,主流道采用α為3o~6o左右的圓錐孔。澆口套于成型設備的噴嘴頭的接觸球面必須吻合,由于成型設備噴嘴是球面,半徑是固定的,所以為使熔融塑料從噴嘴完全進入主流道而不溢出,應使?jié)部谔锥嗣娴陌记蛎媾c成型設備噴嘴端的凸面接觸良好,圓錐孔的小端直徑則大于噴嘴的內(nèi)孔直徑,球面與主流道孔應以清角連接,不應有倒拔痕跡。為了便于澆注凝料從主流道中取出,主流道采用α為3o~6o度左右的圓錐孔,對流動性較差的塑料也可取得稍大一些,但過于大則容易引起注射速度緩慢,并容易形成渦流。
澆口套與塑料注射區(qū)直接接觸時,其出料端端面直徑應盡量選得小些。澆口套于成型設備的噴嘴頭的接觸球面必須吻合,由于成型設備噴嘴是球面,所以為使熔融塑料從噴嘴完全進入主流道而不溢出,應使?jié)部谔锥嗣娴陌记蛎媾c成型設備噴嘴端的凸面接觸良好,圓錐孔的小端直徑則大于噴嘴的內(nèi)孔直徑,球面與主流道孔應以清角連接,不應有倒拔痕跡,以保證主流道凝料順利脫模[14]。
定位環(huán)是模體與成型設備的定位裝置,它保證澆口套與成型設備的噴嘴對中定位,定位環(huán)的外徑應與成型設備的定位孔間隙配合。澆口套端面應與定模相配合部分的平面高度一致。成型設備SZ-63/400的噴嘴球半徑為18 mm,噴嘴孔徑為2 mm。所以要使?jié)部谔锥嗣娴陌记蛎媾c成型設備噴嘴的端凸球面接觸良好,凹球面半徑取19 mm,圓錐孔的小端直徑則應大于噴嘴口內(nèi)徑,取3 .2mm,如圖3.2。
圖3.2 澆口套
主流道垂直于分型面。為了讓主流道凝料能順利從澆口中拔出,主流道設計成圓錐形,其錐角為 3o。小端直徑d比成型設備噴嘴直徑大0.5-1mm。由于小端的前面是球面,其深度為3-5mm,取值為5mm,成型設備噴嘴的球面在該位置與模具接觸并且貼合,因此要求主流道球面半徑比噴嘴球面大1-2mm。
3.2.3 分流道的設計
分流道是將熔融塑料從主流道截面及其方向的變化,平穩(wěn)進入單腔中的進料澆口或主流道進入多腔的澆口的通道,它是主流道與澆口的中間連接部分,起分流和轉(zhuǎn)換方向的作用,通常分流道設置在分型面的成型區(qū)域內(nèi)。
在注射過程中,熔融的塑料在流經(jīng)分流道時,應是它的壓力損失以及熱量損失最小,而以分流道中產(chǎn)生的凝料最少為原則,分流道的設計要點總體歸納如下:
分流道的形狀要考慮分流道的截面積與其周邊長度的比最大為好,這樣可以減少熔料的散熱面積和摩擦阻力,減少壓力損失。
在可能情況下,分流道的長度應盡量的短,以減少壓力損失,避免模體過大影響成本,在多型腔模具中和型腔的分流道長度盡量相等,以達到注射大時壓力傳遞的平衡,保證塑料盡可能同時均勻的充滿各個型腔。在有些情況下分流道長度不能相等時,則應在澆口處作必要的補救措施,如果分流道較長時,應在其末端設置冷料穴,放置冷料和空氣進入模腔[15]。
在滿足注射成型工藝的前提下,分流道的截面積應盡量的小,但分流道的截面積過小會降低注射速度,使填充時間延長,同時可能出現(xiàn)缺料、焦燒、皺紋、縮孔等塑件缺陷,而分流道過大則增大冷卻時間應比型腔中塑件的冷卻時間要短,才不影響注射時的效率。因此在設計時應采用較小的截面積,以便于在試模是為不要的修正留有余地。
分流道和型腔的分布是排列緊湊,距離合理,應采用軸對稱或中心對稱,使其平衡,盡量縮小成型區(qū)域的總面積。最好使型腔和分流道在分型面上的總投影面積的幾何中心和鎖緊力的中心相重合。
在分流道上的轉(zhuǎn)向次數(shù)盡量少,在轉(zhuǎn)向處應圓滑過渡,不能有尖角,這些都是為了減小壓力損失,有利于物料的流動。
當分流道設在定模一側(cè)或分流道延伸較長時,應在澆口附近或分流道的交叉處設置鉤料桿,以便于在開模時在鉤料桿的作用下首先從定模中拉出分流道的凝料,并與塑料一起頂出。
分流道的內(nèi)表面不必要求很光,一般表面粗糙度取1.6μm即可,這樣可以在分流道的摩擦阻力下使料流外層的流動小些,使其分流道的冷卻皮層固定,有利于熔融塑料的保溫。
在總體分布中,應綜合考慮冷卻系統(tǒng)的方式和布局,并留出冷卻水路的空間。
a.分流道的形狀和尺寸
分流道開設在定模板上,其截面形狀為半圓形,底部以圓角相連。分流道為二次分流道,具體形狀如圖三。
b、分流道的表面粗糙度
由于分流道與模具接觸的外層塑料迅速冷卻,只有內(nèi)部的熔體流動狀態(tài)比較理想,因此分流道表面粗糙度要求不太低,一般Ra取1.6μm左右,這可增加對外層塑料熔體的阻力,使外層塑料冷卻皮層固定,形成絕熱層。
c、分流道在分型面上的布置形式
分流道在分型面上的布置形式與行腔在分型面上的布置形式密切相關(guān)。由于行腔呈矩形形狀分布,則分流道一般采用“非”字狀分布。
4.4.3、澆口的設計
此套模具采用的是點澆口的形式,點澆口是一種截面尺寸很小的澆口。這種澆口由于前后兩端存在較大的壓力差,可較大程度地增加塑料熔體的剪切速率并產(chǎn)生較大的剪切熱,從而導致容體的表現(xiàn)粘度下降,流動性增加,有利于型腔的充填。
第4章 成型零件的設計
4.1 模具型腔的結(jié)構(gòu)設計
型腔大體有以下幾種結(jié)構(gòu)形式:整體式、整體組合式、局部組合式和完全組合式。
型腔由整塊材料制成,用臺肩或螺栓固定在模板上。它的主要優(yōu)點是便于加工,特別是在多型腔模具中,型腔單個加工后,在分別裝入模板,這樣容易保證各型腔的同心度以及尺寸精度要求,并且便于部分成型件進行處理等。
型腔由整塊材料制成,但局部鑲有成型嵌件的局部組合式型腔。局部組合式型腔多于型腔較深或形狀較為復雜,整體加工比較困難或局部需要淬硬的模具。
完全組合式是由多個螺栓拼塊組合而成的型腔。它的特點是,便于機加工,便于拋光研磨和局部熱處理。節(jié)約優(yōu)質(zhì)鋼材。這種形式多用于不容易加工的型腔或成型大面積塑件的大型型腔上。這里選擇整體式型腔。
在塑料注射模具的注射過程中,型腔從合模到注射保證過程中受到高壓的沖擊力,因此模具型腔應該有足夠的硬度和剛度,總的來說,型腔所承受的力大體有合模時的壓應力、注射過程中塑料流動的注射壓力、澆口封閉前一瞬間的壓力保證和開模時的壓應力,但型腔所承受的力主要是注射壓力和保證壓力,并在注射過程中總是在變化。在這些壓力作用下,當型腔的剛度不足時,往往會產(chǎn)生彈性變形,導致型腔向外膨脹,它將直接影響塑件的質(zhì)量和尺寸精度。所以在模具設計時要首先考慮使型腔的壁厚和底板厚度都有足夠的強度和剛度,以保證型腔在注射過程中產(chǎn)生超過規(guī)定限度的彈性變形。因此型腔壁厚和底板的計算和選擇是十分重要的。
(1)型腔側(cè)壁厚度的計算
按強度計算
其壁厚S按下列公式計算
式中 [σ]— 型腔材料的許用應力,[σ]=156.8MPa
p—型腔內(nèi)單位平均壓力,P=38.4MPa
r—型腔內(nèi)半徑,r=10mm
代入公式得:S=4mm
(2)底板厚度的計算
按強度計算
其壁厚H按下面公式計算
式中 [σ]— 型腔材料的許用應力,[σ]=156.8MPa
p—型腔內(nèi)單位平均壓力,P=38.4MPa
r—型腔內(nèi)半徑,r=10mm
代入公式得:H=5.5mm
4.2 型芯的結(jié)構(gòu)設計
型芯的結(jié)構(gòu)形式大體有:整體式、整體復合式、局部組合式、完全組合式。
4.3 成型零件的尺寸確定
(1)型腔尺寸計算
型腔的各部分尺寸一般都是趨于增大尺寸,因此應選擇塑件公差△的1/2,取負偏差,再加上-1/4△的磨損量,而型芯深度則再加上-1/6的磨損量,這樣的型芯的計算尺寸的表述如下。
(a)型腔的徑向尺寸的計算式:
式中 D0—型芯的最小基本尺寸;
—塑件的最大基本尺寸;
S—塑件的平均收縮率,S=0.02;
△—塑件的公差,取八級精度;
δ—模具制造公差,按1/4△選?。?
(b)型腔的深度根據(jù)尺寸的計算公式
式中 —型腔深度的最小尺寸;
—塑件的最大基本小尺寸;
S—塑件的平均收縮率;
△—塑件的公差,取八級精度;
δ—模具制造公差,按1/4△選??;
(2)型芯尺寸的計算
型芯的各部尺寸除特殊情況外都是趨于縮小尺寸,因此應選擇塑件公差的1/2,取正偏差,再加上+1/4的磨損量,而型芯高度則加上+1/6的磨損量.型芯的計算尺寸表達如下。
(a)型芯的徑向尺寸的計算式:
式中 —型芯的最大基本尺寸;
—塑件的最小基本尺寸;
S—塑件的平均收縮率;
△—塑件的公差,取八級精度;
δ—模具制造公差,按1/4△選??;
根據(jù)公式計算得型芯的徑向尺寸:
(b)型芯的高度尺寸的計算:
式中 —型芯高度的最大尺寸;
—塑件內(nèi)形深度的最小尺寸;
S—塑件的平均收縮率;
△—塑件的公差,取八級精度;
δ—模具制造公差,按1/4△選?。?
根據(jù)公式計算得型芯的高度尺寸:
4.6確定主要零件結(jié)構(gòu)及尺寸
經(jīng)過初步設計,預選中小型315×400×194標準A1模架,各板厚數(shù)值皆已有國際規(guī)定,其強度足夠。
4.6.1型腔尺寸計算
參考資料:《塑料成型工藝與模具設計》
a、 板厚及側(cè)壁厚計算:
b、 ⑴按強度條件計算側(cè)壁厚:
S≥r[[σ]/([σ]-2p)-1]
式中 p—型腔內(nèi)單位面積熔體壓力;
σ—型腔側(cè)壁的最大彎曲應力;
r—型腔內(nèi)壁半徑。
則S≥6.75[160/(160-2p)-1]=4.45mm
因此取型腔之間的壁厚為5mm。
⑵按強度條件計算型腔底板厚度:
h≥(1.22pr2/[σ])1/2
則h≥(1.22×50×6.75/160)1/2=4.20mm
為了方便加工,取S=12。
故選315×400×194A1模架是可行的,其導柱導套等標準件借從模架中選取。
b、型腔徑向尺寸的計算:
φ13.5:(Lm)+0δz=[(1+0.0055)×13.5-0.5×0.18]+00.18/3=13.48+00.06
R2:(Lm)+0δz=[(1+0.0055)×2-0.5×0.12]+00.12/4=1.95+00.03
R1.8:(Lm)+0δz=[(1+0.0055)×1.8-0.5×0.12]+00.12/4=1.75+00.03
型腔深度的計算:
2:(Hm)+0δz=[(1+0.0055)×2-0.5×0.12]+00.12/4=1.95+00.03
1.5:(Hm)+0δz=[(1+0.0055)×1.5-0.5×0.12]+00.18/3=1.45+00.04
c、型芯尺寸計算
型芯徑向尺寸的計算:
φ6:(Lm)-0δz =[(1+0.0055)×6+0.5×0.16]-00.16/4=6.14-00.04
R34:(Lm)-0δz =[(1+0.0055)×34+0.6×0.26]-00.26/4=34.35-00.09
型芯高度公式:
1:(Hm)+0δz=[(1+0.0055)×1-0.5×0.12]+00.18/4=1.06+00.04
4.6.2、定模座板
外形尺寸:400×315×25mm;材料:Q235A;調(diào)質(zhì)HB216-260;澆口套與板之間采用φ20H7/k6過渡配合,四個孔距為260×160mm,四個小孔為160×100的銷釘孔。如圖5所示。
圖5 定模座板
4.6.3、型腔
外形尺寸:315×315×32mm;材料:45鋼;調(diào)質(zhì)HB230-270;板上開16腔孔;采用四個φ30,孔距為230*6mm的導套孔采用過渡配合(H7/k6);另有四個孔,孔距為260*0mm。如圖6所示。
4.6.3、型芯
外形尺寸:315×315×32mm;材料:45鋼;調(diào)質(zhì)HB230-270;板上開24腔孔;采用四個φ20mm、孔距為258×260mm的導柱與孔采用過渡配合(H7/k6);260×160mm。如圖7所示。
4.6.7、推桿固定板
外形尺寸:199×315×20mm;材料:Q235A;四個與φ2.6推桿過渡配合、孔距為150×240mm的孔;四個用于連接推板的M12螺釘孔,孔距為285×160mm,如圖8所示。
4.6.8、推板
外形尺寸:315×199×20mm;材料:45鋼;淬火HRC43-48;四個用于連接推桿固定板的φ12孔,孔距為285×160mm。如圖9所示。
圖9
4.6.9、動模座板
外形尺寸:400×315×25mm;材料:Q235A;調(diào)質(zhì)HB216-260;四個孔距為260×160mm的M16螺釘孔。如圖10所示。
圖10 動模座板
第5章 頂出機構(gòu)的設計
頂出機構(gòu)的分類:按驅(qū)動方式分類可分為:手動頂出、機動頂出、啟動頂出。
按模具結(jié)構(gòu)分類可分為:一次頂出、二次頂出、螺紋頂出、特殊頂出。
(1)推出機構(gòu)的結(jié)構(gòu)組成
在注射成形的每個周期中,將塑料制品及澆注系統(tǒng)凝料從模具巾脫出的機構(gòu)稱為推出機構(gòu),也叫頂出機構(gòu)或脫模機構(gòu)。推出機構(gòu)的動作通常是由安裝在成型設備上的機械頂桿或液壓缸的活塞桿來完成的。
結(jié)構(gòu)組成:由推出、復位和導向零件組成。
(2)結(jié)構(gòu)分類
手動推出、機動推出、液壓或氣動推出。
(3)結(jié)構(gòu)設計要求
塑件留在動模,塑件在推出過程中不變形、不損壞,不損壞塑件的外觀質(zhì)量,合模時應使推出機構(gòu)正確復位,動作可靠。
(4)結(jié)構(gòu)設計
(a)推桿推出機構(gòu)
推桿推出機構(gòu)是整個推出機構(gòu)中最簡單、最常見的一種形式。由于設置推桿的自由度較大,而且推桿截面大部分為圓形,容易達到推桿與模板或型芯上推桿孔的配合精度.推桿推出時運動阻力小,推出動作靈活可靠,因此在生產(chǎn)中廣泛應用。 但是因為推桿的推出面積一般比較小,易引起較大局部應力而頂穿塑件或使塑件變形,所以很少用于脫模斜度小和脫模阻力大的管類或箱類塑件。
(b)推管推出機構(gòu)
推管推出機構(gòu)是用來推出圓筒形、環(huán)形塑件或帶有孔的塑件的一種特殊結(jié)構(gòu)形式,其脫模運動方式和推桿相同。由于推管是一種空心推桿,故整個周邊接觸塑件,推出塑件的力量均勻,塑件不易變形,也不會留下明顯的推出痕跡。
(c)推件板的推出機構(gòu)
凡是薄壁容器、殼形塑件以及表面不允許有推出痕跡的塑料制品,可采用推件板推出.推件板推出機構(gòu)義稱頂板頂出機構(gòu),它由一塊與型芯按一定配合精度相配合的模板和推桿組成。
特點:推件板推出的特點是頂出力均勻,運動平穩(wěn),且推出力大。但是對于截面為非圓形的塑件,其配合部分加工比較困難。
(d)活動嵌件及凹模推出機構(gòu)
有一些塑件由于結(jié)構(gòu)形狀和所用材料的關(guān)系,不能采用推桿、推管、推件板等簡單推出機構(gòu)脫模時,可用成形嵌件或型腔帶出塑件。
(5)頂出機構(gòu)的設計原則:
塑件在成型頂出后,一般都留有頂出痕跡,但應盡量使頂出的殘留痕跡不影響塑件的外觀,這是在選擇頂出形式和頂出位置時必須考慮到的問題。一般頂出機構(gòu)應設在塑件的內(nèi)表面以及不顯眼的位置。
注射設備的頂出裝置都設計在動模一側(cè),因此,在一般情況下開模時,盡量設計使塑件留在動模一側(cè),以便于頂出塑件。這在分型面的選擇時就應充分考慮。
在實踐中如果出現(xiàn)塑件并沒有留在動模側(cè)的情況時,可設法增加動默一側(cè)的阻力,一是將型芯的脫模斜度變小,或增加型芯的表面粗糙度,或者在不影響塑件使用的前提下,在型芯側(cè)面人為的開設橫凹槽、凹窩等脫模障礙,以增大動模的阻力。在特殊情況下必須使塑件留在定模時可采用定模頂出機構(gòu)。
塑件在成型頂出后,一般都留有頂出痕跡,但應盡量使頂出的殘留痕跡不影響塑件的外觀,這是在選擇頂出形式和頂出位置時必須考慮到的問題。一般頂出機構(gòu)應設在塑件的內(nèi)表面以及不顯眼的位置。
頂出零件應有足夠的機械強度和耐磨性能,使其在相當長的運作周期內(nèi)平穩(wěn)順暢,無卡滯現(xiàn)象,并力求制造方便,容易維修。
頂出裝置力求均勻分布,頂出力作用點應在塑件承受頂出力最大的部件,盡量避免頂出力作用于最薄的部位,防止塑件在頂出過程中的變形和損傷。
頂出零件應有足夠的機械強度和耐磨性能,使其在相當長的運作周期內(nèi)平穩(wěn)順暢,無卡滯現(xiàn)象,并力求制造方便,容易維修。
第6章 冷卻系統(tǒng)的設計
塑料注射成型是將熔融狀態(tài)的塑料向模腔高壓注射,其后這些熔料在摸腔中冷卻到塑料變形溫度以下固化成型。在塑料固化成型過程中,由熔融狀態(tài)冷卻到固化狀態(tài)是由熔料溫度和模具的溫差來實現(xiàn)的,而且一般說來,模具溫度應在塑料熱變形溫度以下才能達到迅速固化成型的目的。但是模具的溫度既不能過高也不能過低。模具溫度過高會造成溢料,脫模困難,并使塑件固化時間延長,延長注射成型周期,降低生產(chǎn)效率;模溫過低則會影響注射熔料的流動性,使塑料應力增大,并可能出現(xiàn)熔接痕及缺料等制品缺陷,影響塑件質(zhì)量。模具溫度不均勻會使塑件變形,以及收縮率偏差等諸多問題影響塑件的質(zhì)量。為此,控制模具溫度是塑件注射成型中的重要環(huán)節(jié)。
第7章 排氣系統(tǒng)
在注塑模具的設計過程中,必須考慮排氣結(jié)構(gòu)的設計,否則,熔融的塑料流體進入模具型腔內(nèi),在填充模具的型腔過程中同時要排出型強及流道原有的空氣,氣體如不能及時排出會使制件的內(nèi)部有氣泡, 除此以外,塑料熔體會產(chǎn)生微量的分解氣體。這些氣體必須及時排出。否則,被壓縮的空氣產(chǎn)生高溫,會引起塑件局部碳化燒焦,或塑件產(chǎn)生氣泡,或使塑件熔接不良引起強度下降,甚至充模不滿甚至會產(chǎn)生很高的溫度使塑料燒焦,從而出現(xiàn)廢品。
排氣方式有兩種:開排氣槽排氣和利用合模間隙排氣。
由于按鈕注塑模是小型鑲拼式模具,可直接利用分型面和鑲拼間隙進行排氣,而不需在模具上開設排氣槽。
第8章 成型設備有關(guān)參數(shù)校核
8.1、注射量的校核
前面計算的塑件總重量為6.608g,澆注系統(tǒng)重量為5.4g
則每次注射所需塑料量為:
6.608+5.4=12.008克
成型設備的最大注射量為:60×0.8×1.05=50.4g>12.008g
8.2、鎖模力與注射壓力
鎖模力校核公式:
Fz=P(nA+A1)<Fp
式中 Fz——熔融塑料在分型面上的漲開力,N。
P——塑料熔體對型腔的成型壓力,MPa,其大小一般是注射壓力的80%,注射壓力大小見表3.1;
n——型腔的數(shù)量;
A——單個塑件在模具分型面上的投影面積,mm2
A1——澆注系統(tǒng)在模具分型面上的投影面積,mm2
Fp——成型設備的額定鎖模力,N。
Fz =50(24×π×13.52+144)=431700N
Fp>Fz,滿足條件。
8.3、模具厚度H與成型設備閉合高度
成型設備開模行程應大于模具開模時取出塑件(包括澆注系統(tǒng))所需的開模距,
即滿足下式:
S≥H1+H2+a+(5—10)mm
式中 S——成型設備最大開模行程,180mm;
H1——推出距離(脫模距離),mm;
H2——塑料高度,mm;
a——定模板與中間板之間的分開距離。
則:H1+H2+a+(5—10)=5+3.5+60+10=78.5mm<180mm
所以,能滿足要求。
第9章 模具特點和工作原理
1、模具的特點:
該模具是兩板模,設計了1 個水平分型面。設計了定距拉桿, A 分
型面是為了取出制件。該模具一模16 件,節(jié)省了成本,降低了制造周期,提高了生產(chǎn)效率。
2、模具的工作過程
模具裝配試模完畢后,模具進入正式工作狀態(tài),其基本工作過程如
下。
(1)對塑料進行烘干,并裝入料斗。
(2)清理模具型芯、型腔,并噴上脫模劑,進行適當?shù)念A熱。
(3)合模、鎖緊模具。
(4)對塑料進行預塑化,注射裝置準備注射。
(5)注射過程包括充模、保壓、倒流、澆口凍結(jié)后的冷卻和脫模。
(6)脫模過程。制件的推出同一般注塑模具推出方式相同,即由注
塑機推桿推動模具推板,從而推動推件桿將之間頂出。
總結(jié)
總 結(jié)
課程設計從CAD造型設計;完成塑件注射模具方案設計和相關(guān)設計計算;模具成型零件CAD造型設計;最后完成模具加工,掌握了完整的工程設計過程,工程設計應用能力得到了鍛煉和提高。
這次課程設計,歷時3個月。在此期間,針對設計內(nèi)容進行了大量的工作,順利完成了課程設計中所提出的各項任務,達到了課程設計的目的。
通過此課程設計,掌握了模具設計的方法和步驟,并結(jié)合具體的零件進行了具體的設計工作,包括確定型腔的數(shù)目、選擇分型面、確定澆注系統(tǒng)、脫模方式、溫度調(diào)節(jié)系統(tǒng)的設計、注射模成型零件尺寸的計算等。
課程設計從測繪塑件,進行三維造型繪制;完成塑件注射模具方案設計和相關(guān)設計計算;最后完成模具加工,掌握了完整的工程設計過程,工程設計應用能力得到了鍛煉和提高。
完成了注射模具的制造工藝設計,但由于缺乏實際工作經(jīng)驗,在這些設計過程中也遇到了很多困難,但在老師的指導下,問題都迎刃而解。
總之,通過本次課程設計,加強了我對各項知識的學習深度,更培養(yǎng)了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教會我怎樣才能按步驟有條不紊地進行工作。這些為我走上工作崗位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 王國中,申長雨.注塑模具CAD/CAE/CAM技術(shù)[M].北京:中國標準出版社,
1998.
[2] 王文廣等.塑料注射模具設計技巧與實例[M].北京:化工工業(yè)出版社,2003.
[3] [日]村上宗雄.最新塑料模具手冊[S].上海:上??茖W技術(shù)文獻出版社,
1985.
[4] [德]K.斯托克海特.注塑成型模具102例[M].北京:中國輕工業(yè)出版社,
1991.
[5] 王文廣.塑料材料的選用[M].北京:化工工業(yè)出版社,2001.
[6] 成都科技大學.塑料成型工藝[M].北京:中國輕工業(yè)出版社,1983.
[7] 歐陽國思.實用塑料材料學[M].長沙:國防科技大學出版社,1991.
[8] 唐志玉.大型注塑模設計基礎[M]. 成都:成都科技大學出版社,1987.
[9] 馬金?。芰夏>咴O計[M].北京:中國科學科技出版社,1994
[10] 曹宏深,趙仲冶.塑料成型工藝與模具設計[M].北京:機械工業(yè)出版社,1993.
[11] 肖景容.模具計算機輔助設計和制造[M].北京:國防工業(yè)出版社,1990.
[12] 李志剛等.模具計算機輔助設計[M].武漢:華中理工大學出版社,1990.
收藏
編號:7039360
類型:共享資源
大?。?span id="ydvldsp" class="font-tahoma">784.61KB
格式:ZIP
上傳時間:2020-03-11
50
積分
- 關(guān) 鍵 詞:
-
k05
按鈕
注塑
模具設計
- 資源描述:
-
K05-按鈕注塑模具設計,k05,按鈕,注塑,模具設計
展開閱讀全文
- 溫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3.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5. 裝配圖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裝配圖網(wǎng)所有資源均是用戶自行上傳分享,僅供網(wǎng)友學習交流,未經(jīng)上傳用戶書面授權(quán),請勿作他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