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不良行為青少年調研報告:沒有天生的“壞孩子”.doc
《關于不良行為青少年調研報告:沒有天生的“壞孩子”.doc》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關于不良行為青少年調研報告:沒有天生的“壞孩子”.doc(8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上搜索。
工作報告/調研報告 關于不良行為青少年調研報告:沒有天生的“壞孩子” 有這么一群孩子,他們有的逃學曠課,有的抽煙喝酒,有的打架斗毆,有的偷竊賭博……如果沒人管束,他們也許還會走向犯罪的深淵。 他們是別人眼中的“壞孩子”。曾經,張強就是這樣一個“壞孩子”。 張強,28歲,家住北京通州,XX年因為殺人而入獄8年多,那時他還不到18歲。而在此前,他一直“混跡于江湖”,“這么說吧,除了黃賭毒,其他什么壞事都做過?!彼⒉恢M言自己的過往。 張強口中的壞事在青少年工作者看來叫不良行為,他們給這個概念作了一個定義,那些違反社會公共生活準則與有關行為規(guī)范,或者不能良好地適應社會生活,從而給社會、他人和本人造成不良影響或危害的行為,包括逃學、曠課、夜不歸宿,與社會不良人員聯系較多;抽煙喝酒,攜帶管制刀具,打架斗毆、辱罵他人等都被叫做不良行為。 那么那些被打上不良行為印記的“壞孩子”是怎么煉成的? 團北京市委課題組進行了一項調研,他們通過翻閱XX年以來某司法社工機構撰寫的700份未成年犯罪嫌疑人司法社會調查報告,詳細梳理了某區(qū)XX年以來京籍未成年犯罪嫌疑人個案233例;通過走訪看守所、未管所,以問卷方式調查了247名北京各區(qū)縣看守所京籍青少年犯罪嫌疑人,169名北京市未成年犯管教所的犯罪青少年;通過走訪2所普通中學、3所技校和6所工讀學校,以焦點小組的方式與一線教師及學校管理人員座談,形成了47份關于不良行為青少年特點、影響因素等內容的問卷,并用數據大致勾勒出這些青少年不良行為的發(fā)展軌跡。 可怕的小毛?。撼汕嗌倌瓴涣夹袨槭加诔闊熀染? 事實上,張強曾經是個好孩子,而且還是那種學習很好,老師很喜歡的好孩子。轉變出現在他上小學四年級的時候。 那時,由于父母離婚,張強跟著爺爺奶奶生活,“印象里開家長會時,從來都是爺爺去。走在大街上都會有一種不平衡的感覺,覺得自己比別人缺了點什么?!钡ㄒ徊蝗钡木褪清X,因為無法給予他一個完整的家庭,父母便試圖在物質上補償他。 “身上從來沒少于過300塊錢?!边@引來了很多覬覦,總有大孩子向他伸手,他也常常因此受欺負。 因為家庭的原因讓他養(yǎng)成了不愿意向家人傾訴的性格,總想著靠自己的方式去解決問題。 “我有個只比我大幾歲的叔叔就會幫我出頭,身邊也因此有了一幫小哥們兒。”此后他便開始跟哥們兒一起出去吃飯喝酒,再有大孩子欺負他的時候,他也學會了反擊。 于是,從抽煙喝酒,到打架斗毆,再到后來跟社會不良青少年交往,模仿電影《古惑仔》里的情節(jié),進而混跡黑社會,直到他失手把一個碎了的啤酒瓶扎在另外一個人的脖子上,他覺得就像是有什么力量推著他一樣一步一步走向犯罪。 這跟調研報告的數據不謀而合。 調研報告中,“抽煙喝酒”通常是青少年不良行為發(fā)展軌跡的起點。這在很多人看來不過是不值一提的小毛病,而正是這些小毛病,卻讓很多青少年滑向犯罪的邊緣。 課題組對7種不良行為按照“最早發(fā)生”的人數比例排序,其中前4種不良行為分別是:抽煙喝酒(37%),打架斗毆、辱罵他人(29.6%),逃學、曠課、夜不歸宿(14.8%),與學校和家庭關系緊張(7.4%)。在7種不良行為中,這4項經歷最可能成為青少年成長過程中最早發(fā)生的不良行為。通過數據,他們給有“抽煙喝酒”的不良行為青少年大致描出了一條發(fā)展軌跡:抽煙喝酒——打架斗毆、辱罵他人——與學校和家庭關系緊張——逃學、曠課、夜不歸宿——與社會不良人員聯系——進入法律、法規(guī)規(guī)定未成年人不適宜進入的營業(yè)性歌舞廳等場所。 報告中還顯示,超過六成的不良行為青少年有兩種以上的不良行為,而且這些行為往往相伴相生。 課題組認為,抽煙喝酒及逃學、曠課、夜不歸宿等不良行為是導致青少年違法犯罪的高風險因素,打架斗毆辱罵他人、與社會不良人員聯系較多、網絡成癮以及攜帶管制刀具等不良行為的危險程度也很高,而且六成犯罪青少年在犯罪前大多具有2~5種不良行為。 而北京大興區(qū)朗潤社會工作事務所主任任力欣則發(fā)現了另一個現象,在犯罪的青少年中,80%都有來自家庭環(huán)境的影響。 首次不良行為的平均年齡僅12.25歲 12.25歲,這本該是在校為小升初而努力學習的年紀,卻是報告中很多青少年首次產生不良行為的平均年齡。而這與青春期的萌芽大體一致,是預防和干預不良行為產生的最佳時期。 杜亮(化名)第一次產生不良行為時才只有9歲。 因為母親早逝,獨自在北京打拼的父親無力撫養(yǎng)杜亮,便把他寄養(yǎng)在河南鄭州的叔叔家,因為嬸嬸并不關心他,更不會給他零花錢,沒錢買文具的他開始偷拿同學的筆、本等文具。直到后來回到父親身邊,他以參與多起盜竊案件并最終被抓進看守所而結束了自己長期的不良行為。 在長期跟蹤幫扶杜亮的司法社工劉羽看來,如果能在他剛開始產生那些不良行為的時候就有人介入,加以正確引導,那么他很可能就不會犯下之后那些更大的錯了。 課題組認為,針對已經出現不良行為的青少年應建立預警機制,并給予重點介入,進行心理和行為方面的矯正和訓練,附帶進行學習和就業(yè)輔導,幫助他們擺脫不健康的狀態(tài),防止其因失學而進一步危害社會。 據了解,全市1807所中小學校已經配備法制副校長,能夠給在校青少年普及法律常識,但配備專業(yè)社工的學校卻寥寥無幾,對于已經出現不良行為的青少年,該如何矯正缺乏系統(tǒng)的對策。 課題組認為,傳統(tǒng)學校教育受專業(yè)知識、人力等限制,在有不良行為學生教育管理中比較被動,且無法更多調動社會資源幫助有不良行為學生。社工可以運用專業(yè)知識和方法,實現校內及校外資源的整合,通過個案工作、友伴團體工作、家庭工作等多種專業(yè)工作方法的整合運用,從而幫助青少年減少不良行為的發(fā)生,回歸到正常的學習、生活軌道中來,實現健康成長。 值得注意的是,調研中一線教師及教育工作者普遍反映,近年來女生的不良行為也有所增加。 根據調研,京籍未成年犯罪嫌疑人中男性208人,占89.3%,女性25人,占10.7%;看守所青少年犯罪嫌疑人中男性236人,占95.5%,女性11人,占4.5%;未成年犯管教所的犯罪青少年中男性162人,占95.9%,女性7人,占4.1%;47名北京普通中學及技校的有不良行為青少年中,男性41人,占87.2%,女性6人,占12.8%。 不良行為的背后是某種內心需求 在首都師范大學社會工作系副教授、北京超越青少年社工事務所主任席小華看來,青少年之所以產生不良行為,源于內心的某種需求。她曾跟調研組走進北京西城區(qū)的一所學校,發(fā)現老師正為學生抽煙頭疼,為避免學生下課后扎堆兒去廁所抽煙,老師甚至都不敢休息,去廁所盯著。 “我問了一下,這些孩子真正有煙癮的還不到10%,那為什么他們還那么喜歡抽煙呢?”在跟孩子的深入交流中,席小華找到了答案,“他們告訴我,如果像別人一樣抽煙就能有朋友,就能夠相互支持,這是一種社交的需求?!? 在她看來,那些孩子是把抽煙當成了跟別人交往的方式,“如果我們能夠評估出孩子行為背后的需求,通過針對性的輔導方案滿足他們的需求,那他們自然就不會通過不良行為聯系在一起了”。 在北京海淀寄讀學校做駐校社工的金超然每天都要面對各種各樣的不良行為青少年,她的工作之一便是解讀這些孩子行為背后的內心需求。 她曾跟蹤幫扶過一個父母離異的女孩,因為父母不怎么管她,沒有經濟****的她找了一個男朋友,當她想要分手的時候,她的男朋友卻總是糾纏,于是為了躲避這種糾纏,她開始去網吧,泡夜店。 “其實她內心是有想要繼續(xù)學習的需求,她想以后讀中專,但沒有經濟****,為了支持這種需求,才有了后面的那些不良行為。”金超然說。 金超然給那些不良行為背后的需求大致分了類,“獨立自主的需求,青春期生理變化帶來的一系列需求和異性交往的需求等,如果這些需求通過正常的渠道解決不了,孩子們就會用自己的方式解決,這個時候,不良行為就很容易發(fā)生了”。 更多* 關于學校工會發(fā)展調研報告 關于促農增收和農村經濟發(fā)展方面的調研報告 2019關于兩新組織黨建調研報告模板 關于新型農村社區(qū)建設的調研報告 關于發(fā)展生態(tài)旅游村建設的調研報告 關于民間組織管理工作現狀的調研 2019關于社會管理創(chuàng)新調研報告 關于與時俱進的浙江精神的調研報告 關于我區(qū)東部農村集體土地征地拆遷的調查與思考 2018關于我縣全民健身工作情況的調研報告 *- 配套講稿:
如PPT文件的首頁顯示word圖標,表示該PPT已包含配套word講稿。雙擊word圖標可打開word文檔。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檔作品中含有的國旗、國徽等圖片,僅作為作品整體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設計者僅對作品中獨創(chuàng)性部分享有著作權。
- 關 鍵 詞:
- 關于 不良行為 青少年 調研 報告 沒有 天生 孩子
裝配圖網所有資源均是用戶自行上傳分享,僅供網友學習交流,未經上傳用戶書面授權,請勿作他用。
鏈接地址:http://m.zhongcaozhi.com.cn/p-9534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