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 5.1 《海洋災害》教案 湘教版選修2
《高中地理 5.1 《海洋災害》教案 湘教版選修2》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高中地理 5.1 《海洋災害》教案 湘教版選修2(8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上搜索。
111 5.1 海洋災害 [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1.了解海洋災害的涵義,以及熱帶氣旋、風暴潮、海嘯的形成及其危害。 2.知道目前人類防范和減輕海洋災害的主要措施。 3.學會利用不同類型的地圖分析熱帶氣旋、風暴潮的分布,了解海嘯的形成過程與原因。 (二)過程與方法 1.通過閱讀熱帶氣旋的發(fā)源地和發(fā)生頻率圖,歸納世界熱帶氣旋的分布狀況。 2.根據有關資料,分析比較風暴潮和海嘯的成因和危害,說出相應防范措施。 (三)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1.培養(yǎng)學生辯證思考問題的能力。如通過對熱帶氣旋內容的學習,了解熱帶氣旋一方面會給航運、農作物、人類日常生活帶來的嚴重危害,另一方面也可以減輕我國南方地區(qū)的伏旱。 2.增強學生的防災減災意識。 [教學重點] 1. 熱帶氣旋的發(fā)源地和危害 2. 風暴潮和海嘯的形成和危害 3.海洋災害的防范。 [教學難點] 熱帶氣旋的形成 [教學媒體與教具] 多媒體課件 [課時安排] 2課時 [講授過程] 第一課時 【新課導入】海洋是人類賴以生存的重要環(huán)境。隨著人類社會的發(fā)展和對海洋開發(fā)的不斷深入,海洋災害、海洋污染對人類社會經濟和發(fā)展的影響愈來愈突出。 【板書】第五章 海洋災害與海洋環(huán)境問題 第一節(jié) 海洋災害 【提問】常見的海洋災害有哪些? 【學生回答】臺風、風暴潮、海嘯等 【板書】一、熱帶氣旋 【投影】熱帶氣旋圖,從直觀上認識熱帶氣旋。 【畫圖訓練】分別畫出南半球、北半球熱帶氣旋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的氣流運動狀況。 【點撥】畫圖時注意熱帶氣旋中心為低氣壓,水平方向的氣流由四周向中心輻合,北半球做逆時針方向旋轉,南半球作順時針方向旋轉。垂直方向上氣流以上升氣流為主。 【讀圖】讀圖5-2熱帶氣旋的發(fā)源地和發(fā)生頻率圖,說明全球熱帶氣旋的源地。 【學生回答】全球熱帶氣旋主要產生于8個海區(qū):北半球有太平洋西部和東部、北大西洋西部、孟加拉灣、阿拉伯海5個海區(qū),南半球有太平洋西部、南印度洋東部和西部3個海區(qū)。其中,發(fā)生在西北太平洋的熱帶氣旋,我國稱之為臺風,發(fā)生在印度洋和大西洋海域的熱帶氣旋,又名“颶風”。 【啟發(fā)提問】這些源地分布的共同特點是什么? 【學生回答】都位于熱帶海洋面上。西北太平洋的發(fā)生頻率最高。 【承轉提問】熱帶氣旋的形成需要哪些條件? 【投影】臺風是怎樣“煉”成的? 【指圖講述】熱帶氣旋是暖中心結構系統(tǒng),必須有一個為它提供充足水汽和熱能的水面,因為臺風是一種十分猛烈的天氣系統(tǒng),具有相當大的能量,這些能量主要由大量水汽凝結、釋放的潛熱轉化而來,而潛熱釋放又是大氣層結不穩(wěn)定發(fā)展的結果。所以大氣層結不穩(wěn)定就成為臺風形成、發(fā)展的重要前提條件。而對流層低層大氣層結不穩(wěn)定程度主要取決于大氣層中溫度、濕度的垂直分布。大氣低層溫度愈高、濕度愈大,大氣層結不穩(wěn)定程度愈強。因而廣闊的高溫洋面就成為臺風形成、發(fā)展的必要條件。據統(tǒng)計,海溫低于26.5℃的洋面,一般不會有臺風發(fā)生,而海溫高于29~30℃的洋面則極易發(fā)生臺風。北太平洋西部的低緯洋面暖季 (7月)海溫可達30℃以上,水汽又充沛,成為全球臺風發(fā)生最多的區(qū)域。 初始擾動使不穩(wěn)定大氣中的能量得以激發(fā)和釋放,而最常見的初始擾動場,就是輻合氣流形成的渦旋。 熱帶初始擾動的發(fā)展、壯大,需要依靠一定的地轉偏向力的作用,才能不斷地使輻合氣流逐漸變?yōu)闅庑孕D的水平渦旋,使氣旋性環(huán)流加強。否則,若無地轉偏向力或地轉偏向力過小,達不到一定數值時,水平輻合氣流可徑直到達低壓中心,發(fā)生空氣堆積,中心填塞,致使氣旋性渦旋減弱或不能形成。因此赤道附近海域盡管氣溫很高,但不會形成熱帶氣旋。 在暖空氣上升時,形成一個低氣壓區(qū)域,周圍地區(qū)的空氣會向這里匯集。在北半球,補償氣體在地轉偏向力的作用下發(fā)生逆時針旋轉,同時在旋轉中加熱,加熱后上升。在對流層風速垂直切變很小時,迅速形成暖中心結構。 高空的暖空氣不斷積聚,形成高氣壓區(qū)域,并向四周輻散。高層輻散,空氣流走,吸引低層的空氣上升補充;低層在空氣上升后,氣壓降低,周圍的空氣就會向這里匯聚。如此循環(huán)往復,導致擾動不斷地發(fā)展,并最終形成威力強大的熱帶氣旋。 【歸納總結】熱帶氣旋發(fā)生、發(fā)展的必要條件,主要有①廣闊的熱帶洋面——提供充足水汽和熱能;②初始擾動——輻合氣流形成;③有一定的地轉偏向力;④很小的對流層風速垂直切變等。 【讀圖思考】讀下圖,完成以下兩個問題。 (1)說明臺風的水平結構。 (2)根據平日所見所聞,結合本節(jié)課學到的知識,分析熱帶氣旋的危害。 【學生回答,教師總結】(1)熱帶氣旋的水平結構:外圈——外圍大風區(qū);中圈——漩渦風雨區(qū);內圈——臺風眼。 結構 外圍大風區(qū) 漩渦風雨區(qū) 臺風眼 位置 臺風的外圍部分 臺風的主要部分,破壞力最大 臺風的中心部分 氣流和天氣 大風區(qū)臨近時,云逐漸增多加厚,氣壓下降,濕度增加,溫度升高,風力加強。 在靠近臺風眼附近有強烈的上升氣流,產生狂風暴雨。 臺風眼區(qū)盛行下沉氣流,天氣晴朗而平靜。 (2)熱帶氣旋的危害:由強風、特大暴雨和特大風暴潮組成。既可帶來狂風暴雨天氣,又會掀起滔天巨浪,嚴重威脅航運安全。登陸后,可以摧毀樹木、農作物、道路及各種建筑設施,造成人民生命財產的巨大損失,是一種危害極大的災害性天氣。 【啟發(fā)思考】難道臺風給人類帶來的只有災害,沒有好處嗎? 【點撥】 事物往往是一分為二的。中國南方地區(qū)在夏季副熱帶高壓的持續(xù)控制下,久旱少雨,熱帶氣旋的來臨可緩解旱情和酷暑。 【探究活動】熱帶氣旋經過前后氣壓、天氣的變化情況。 【點撥】熱帶氣旋經過前后氣壓變化:先變低,再變高。如下圖所示: 天氣的變化:狂風暴雨--晴好--大風暴雨--漸漸轉晴。 【承轉】強風或氣壓驟變等強烈的天氣系統(tǒng)對海面的作用常導致水位急劇升降,這種現(xiàn)象成為風暴潮。 【承轉】二、風暴潮 【講述】通常把風暴潮分為由熱帶氣旋引起的熱帶風暴潮和由溫帶氣旋引起的溫帶風暴潮兩大類。 【啟發(fā)提問】根據熱帶風暴潮形成的原因,熱帶風暴潮多發(fā)生在什么季節(jié)?(夏秋季節(jié))有何特點?(來勢猛、速度快、強度大、破壞力強。)主要影響哪些地區(qū)?(凡受熱帶氣旋影響的海洋國家,沿海地區(qū)均有熱帶風暴潮發(fā)生。) 【自主學習】閱讀課本73頁內容,列表比較熱帶風暴潮和溫帶風暴潮的多發(fā)季節(jié)、特點、分布 多發(fā)季節(jié) 特點 主要分布區(qū) 熱帶風暴潮 溫帶風暴潮 【學生回答】 多發(fā)季節(jié) 特點 主要分布區(qū) 熱帶風暴潮 夏秋 來勢猛、速度快、強度大、破壞力強。 熱帶氣旋影響的海洋國家,沿海地區(qū)均有熱帶風暴潮發(fā)生。 溫帶風暴潮 春秋 水位變化穩(wěn)定、持續(xù) 中高緯度沿海地區(qū) 【思考】(1)風暴潮會帶來哪些危害? (2)易遭受溫帶風暴潮災害的國家有哪些? 【學生回答】(1)風暴潮的危害:可引起水位暴漲,堤岸決口,船舶傾覆,農田受淹,房屋被毀。 (3)易遭受溫帶風暴潮災害的國家有: 亞洲:中國(渤海、黃海北部沿海地區(qū)經常遭受風暴潮襲擊);朝鮮、日本。 歐洲:北海和波羅的海沿岸國家,如英國、比利時、荷蘭、德國、丹麥、挪威、波蘭等。荷蘭尤為慘重。 美洲:美國和加拿大。 【討論】風暴潮危害大小與哪些因素有關? 【學生回答】與風的強度有關。除此之外還取決于受災地區(qū)的地理位置、海岸形狀和海底地形、社會及經濟情況。 一般來說,地理位置面對海上大風襲擊、海岸形狀呈喇叭口、海底地形較平緩、人口密度較大、經濟發(fā)達的地區(qū),風暴潮災害較為嚴重。 【綜合分析】孟加拉是世界上遭受風暴潮災害最嚴重的地區(qū)之一,試分析孟加拉灣易遭受風暴潮襲擊的季節(jié)以及風暴潮災害嚴重的原因。 【點撥】孟加拉灣緯度較低,海灣里小外大,向印度洋敞開,易遭受熱帶風暴潮襲擊,因此孟加拉灣易遭受風暴潮襲擊的季節(jié)為夏秋季節(jié)。 孟加拉灣風暴潮災害嚴重的原因有:①孟加拉灣里小外大,向印度洋敞開;②夏秋季節(jié),盛行西南季風,風漲潮勢;③孟加拉灣沿岸地處恒河入???,地勢低平,排水不暢。④沿岸地區(qū)人口密集,一旦發(fā)生災害,受災人口較多。 第二課時 【新課導入】影響比較嚴重的海洋災害除了熱帶氣旋和風暴潮外,還有海嘯。 【板書】三、海嘯 【投影】印度洋海嘯資料 【提問】什么是海嘯?2004年12月26日印度洋海嘯的成因是什么? 【學生回答】由海底地震引起。 【講述】海嘯 (Tsunami)是指因某些突發(fā)事件引起的短時間內海平面的大幅度升降。大部分海嘯是由海底地震引起的,由地震引起的海嘯稱地震海嘯。水下或沿岸山崩、海底火山爆發(fā)也可能引發(fā)海嘯。 【啟發(fā)提問】所有的海底地震都會引發(fā)海嘯嗎? 【學生回答】不是 【引導提問】那么,形成地震海嘯的條件是什么?請同學們閱讀課本74頁第二自然段的內容回答。 【學生回答,教師歸納】地震海嘯形成的條件:一是引起海嘯的海底地震震源較淺,一般要小于20-50千米;震級較高,在里氏6.5級以上。二是要有海底大面積垂直運動。三是發(fā)生海底地震的海區(qū)要有一定的水深,尤其是橫跨大洋的大海嘯,一般水深都在1000米以上。 【啟發(fā)提問】相對受災現(xiàn)場講,海嘯可分為遙海嘯和本地海嘯兩類。根據字面意思,你能解釋一下什么是遙海嘯,什么是本地海嘯嗎?誰的危害更大? 【點撥】遙海嘯是指橫越大洋或從很遠處傳播來的海嘯,也稱為越洋海嘯,其海嘯波屬于海洋長波。海嘯波一旦在源地生成后,在無島嶼群或大片淺灘、淺水陸架阻擋的情況下,??蓚鞑登锥芰克p很少,可使遙遠的大洋彼岸遭受海嘯災害。大多數海嘯屬于本地海嘯,或稱為局地海嘯。本地海嘯與地震發(fā)生地相距較近,所以海嘯波抵達海岸的時間也較短,有時只幾分鐘,多則幾十分鐘。常因預警時間較短,猝不及防而造成嚴重災害。 【閱讀】課本材料“歷史上的一次大海嘯”。 【承轉提問】海嘯的危害很大,我國也是世界上地震危害較大的國家,那么,我國會發(fā)生地震海嘯嗎? 【探究活動】結合課本材料“我國會發(fā)生地震海嘯嗎?”,探討日本為什么是世界上發(fā)生地震海嘯最頻繁的國家,而我國則很少有海嘯發(fā)生?地震海嘯會給日本帶來哪些嚴重的危害? 【點撥】日本列島位于亞歐板塊和太平洋板塊的交界處,正處于環(huán)太平洋地震帶上,地殼運動活躍,地震最頻繁且震級高。日本直接瀕臨太平洋,洋面廣闊,海水深邃,有利于地震海嘯的形成與傳播。因此日本成為世界上發(fā)生地震海嘯最頻繁和危害最重的地區(qū)。 我國雖地處太平洋西岸,瀕臨環(huán)太平洋地震帶,但我國有寬廣的大陸架,其間灘平水淺,深度大都在200米以內,不利于地震海嘯的形成與傳播。從地質構造上看,我國除了鄭城一廬江大斷裂縱貫渤海外,沿海地區(qū)很少有大的斷裂層和斷裂帶。所以,即使我國海區(qū)發(fā)生較強的地震,一般也不會引起海底地殼大面積的垂直升降,缺乏引發(fā)海嘯的條件。 【承轉】既然海洋災害對人類的影響巨大,我們應積極采取措施防范海洋災害。目前人類對海洋災害的防范手段有哪些呢? 【板書】四、海洋災害的防范 【自主學習】閱讀課本76頁內容,了解以下內容。 (1)目前人類主要采取哪些防范手段來預防或減少海洋災害所造成的損失? (2)海洋災害預警和防御體系中最重要和最基本的內容是什么? (3)全球范圍的海洋災害監(jiān)視監(jiān)測是通過 實現(xiàn)的。通常包括哪些內容? 【點撥】(1)目前,人類對熱帶氣旋、風暴潮、海嘯等海洋災害,只能通過科學預測、自動化儀器觀察 (如衛(wèi)星)來預防或減少它們所造成的損失。 (2)海洋災害發(fā)生、發(fā)展、運行和消失的監(jiān)視監(jiān)測,是預警和防御體系最重要和最基本的內容。 (3)全球范圍的海洋災害監(jiān)視監(jiān)測是通過海洋監(jiān)測 (或觀測)網實現(xiàn)的。通常,海洋監(jiān)測網包括以下內容:沿海及島嶼海洋站、船舶觀測、海洋浮標觀測、水下及海底觀測系統(tǒng)、遙感監(jiān)測。 【板書設計】 第一節(jié) 海洋災害 111 第一課時 一、熱帶氣旋 1.發(fā)源地 2.形成 3.危害 二、風暴潮 1.概念 1,3,5 2.分類、成因 3.危害 第二課時 三、海嘯 1.概念 2.形成條件 3.危害 四、海洋災害的防范 111 111- 配套講稿:
如PPT文件的首頁顯示word圖標,表示該PPT已包含配套word講稿。雙擊word圖標可打開word文檔。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檔作品中含有的國旗、國徽等圖片,僅作為作品整體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設計者僅對作品中獨創(chuàng)性部分享有著作權。
- 關 鍵 詞:
- 高中地理
裝配圖網所有資源均是用戶自行上傳分享,僅供網友學習交流,未經上傳用戶書面授權,請勿作他用。
鏈接地址:http://m.zhongcaozhi.com.cn/p-9603195.html